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新時代行政法治建設中的實踐問題。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深度展開,行政法和社會轉型的辯證關係關係成為一項值得研究的新興課題。本書選取法治政府建設、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司法行政機關改革、行政措施、強制撤銷學位點、行政協議意思表示、重大行政決策、知識產權行政法保護等九項研究命題,對其中的具體運作展開學理觀察與實踐反思,針對性提出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論斷。綜合來說,本書的內容不是系統性而是專題性的探討,作者希冀這一研究路徑能提升型政法回應社會實踐的能力,並助益行政法治的蓬勃發展。
作者簡介
李凌雲,江西贛州人,法學博士,北京物資學院法學院教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行政法治研究,聚焦於行政舉報、行政訴訟、應急行政法等主題。曾在《中國環境管理》《江蘇社會科學》《蘇州大學學報》《法律適用》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余篇。主持中國法學會部級重點課題、江蘇省教育廳科研創新項目,參与教育部重大課題、江蘇省社科基金、北京市應急管理局課題等多項,出版《新時代行政訴訟疑難問題研究》《民法典與國家治理》等書。
目錄
第一章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新時代論述
第一節新時代依法行政理論戰略定位的論述
第二節新時代依法行政理論要義的論述
第三節新時代行政執法觀的論述
第四節新時代行政決策法治觀的論述
第五節以新時代依法行政理論引領法治政府建設
本章小結
第二章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行政法反思
第一節新中國監察制度七十多年的歷時性考察
第二節新中國監察制度七十多年的變遷態勢
第三節國家監察體制在新時代的發展方向
本章小結
第三章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治方式
第一節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治方式之提倡
第二節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治方式之保障
第三節運用法治方式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構想
本章小結
第四章機構改革背景下司法行政機關的法治建設
第一節政府法制機構七十多年的演變
第二節政府法制機構與原司法行政機關整合的動因
第三節政府法制機構與原司法行政機關整合的實踐問題
第四節新機構履行政府法制機構職能的有效措施
本章小結
第五章行政措施的性質界定及法律規制
第一節行政措施的類型與功能
第二節行政措施的現狀分析
第三節行政措施的法律屬性
第四節行政措施的規制方法
本章小結
第六章行政處罰語境下的強制撤銷學位點
第一節強制撤銷在學位點制度中的功能定位
第二節強制撤銷學位點的法律性質
第三節行政處罰視角下強制撤銷學位點的實踐狀況
第四節行政過程論下強制撤銷學位點的規範適用
本章小結
第七章行政協議意思表示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意思表示作為解構行政協議的理論線索
第二節意思表示在行政協議成立階段的表徵
第三節意思表示在行政協議履行過程中的塑造力
本章小結
第八章重大行政決策運用大數據的法治路徑
第一節大數據賦能重大行政決策
第二節重大行政決策運用大數據的優勢
第三節重大行政決策運用大數據的法律難題
第四節重大行政決策運用大數據的法治化進路
本章小結
第九章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行政法保障
第一節知識產權強國背景下行政法的功能定位
第二節知識產權行政訴訟難點問題類型
第三節知識產權行政訴訟的技術調查官制度
第四節知識產權行政法保障的實踐重點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法理論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性行政法律制度基本形成。黨的十八大之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了法治建設的新篇章,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提速增效。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在全面推進國家治理創新進程中,我國行政法治依然面臨諸多新的現實挑戰,比如某些法律制度建構的質量不高、實效性不強。此類實踐問題存在於法治政府建設的多個領域,獨具中國特色,需要研製「中藥方」進行化解。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協力,這也是行政法學研究者需要承擔的時代重任。李凌雲博士著述的本書,就是從學理上回應行政法實踐問題的一次有益嘗試。初讀該書稿,我認為其中的新意至少有以下三點:一是勇於挑戰新發展時期的行政法難點。本書內容不拘泥於微觀的個案論證,而且還從宏觀、中觀等多個層面進行科學分析,立足於實踐素材,勾勒出轉型期行政法律制度的現實畫面,凝練了行政法治建設在實踐邏輯、法律政策以及規範解釋上的多重難點與痛點。此為行政法理論研究所不容易推進的部分,研究此部分內容既需要不畏艱難的研究勇氣,也要求作者對問題具有很強的學術敏銳性。二是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解決方案。作者以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重要的立論背景,從宏闊歷史視野審視了行政法律制度演進的沉浮。根據轉型期發展要點,圍繞機構改革、政府治理、科技發展等方面的前瞻性問題,揭示行政法治建設的顯著成績與現實隱憂,進而針對性提出有益、中肯的對策。由此可見,作者具有深切的現實洞察力。這是很接地氣的研究,理應對實務問題富有指導功用。三是學術綜述精細化梳理。近些年來,行政法正成長為一門比較成熟的部門法學科。儘管理論上涉及的實踐問題常談常新,但諸多行政法學者已圍繞相關論點展開了探討,想要達到相當的創新程度實屬不易。作者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故而書中很多內容都進行了條分縷析的梳理與概括,且提煉的要點比較準確,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並提出可行的措施,這尤其值得肯定。所以,我認為此種研究進路存在積極的指導價值。對當下行政法的研究進度及實際狀況有充分認知,所提倡的解決方案更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因此,這本新著具有良好的參考意義。總的來說,全書遵循了學術規範,論證周密,結構合理,在行政執法體製革新、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行政隔離、行政處罰制度創新、行政措施、知識產權行政法保護等前沿論題上不乏獨到的見解,值得點贊、值得信賴、值得推薦。當然,本書也有需要商榷的觀點或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由於作者比較年輕,學術旅程剛剛起步,部分論證難免不夠深入,相關表述的精準度還可以繼續提升。以後若有機會,相信他會再作補充、完善。凌雲博士對行政法治研究抱有濃厚的興趣,專業基礎紮實,勤勉專註,為人踏實,未來可期。作為他的導師,我希望並期待他繼續發揚嚴謹的學術精神,開闊眼界,不斷精進,在理論研究中獲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我國行政法學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獨有的智識!是為序。〖JY〗〖HTK〗〖HL(1〗黃學賢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22年11月23日〖HL)〗〖HT〗〖LM〗
序言
師弟凌雲博士發來書稿《新時代行政法治建設的實踐與反思》,告知我專著即將付梓,希望由我來作序。我的第一反應是感覺自己可能不是合適人選,理由是,給青年學者作序應該找德高望重的學者或學界前輩,優先考慮栽培自己的碩導或博導。凌雲告訴我,他要同時推出兩本專著,已經找過兩位老師作序了,本書將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因我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任教,也非常了解他個人的求學經歷和學術旨趣,所以我是他心中的合適人選。師弟如此信任,我似乎沒有繼續推脫的理由了。
認識凌雲要追溯到2015年,他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我正在法學院做博士后,我們倆都在時任法學院院長喻中教授的指導下學習,從而建立了同門之誼。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凌雲就勤於思考、善於寫作。但碩士畢業后,他並未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而是考取了北京某基層法院的公務員。工作期間,我們時有聯繫,他也跟我交流過想辭職攻讀博士學位、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的想法。一年後,他如願考取了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的博士研究生,得知消息后,我也很為他高興,為此還一起小聚慶祝。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凌雲越發勤奮,成果豐碩,成長很快,后以優異成績畢業,順利入職北京物資學院法學院。交往至今,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三點印象。
一是勤奮。勤奮可以說是一個青年學者的必由之路,特別是選擇在北京做研究,勤奮就成了必修課。凌雲不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工作僅兩年時間就推出了兩本專著,如果沒有超出同齡人的勤奮,這些目標是不可能達成的。本書聚焦轉型期中國行政法的實踐問題,九個專題有著較大的跨度,這對作者的學術能力、研究功底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需要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與努力,這背後當然離不開作者挑燈夜戰的辛勤付出。
二是踏實。踏實是在與凌雲交往中的一種真切感受,這是一種純樸的踏實、一種值得信賴的踏實。踏實既是做人的重要準則,也是做學問、做研究的重要準則。本書所圍繞的九個主題,涉及法治政府建設、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知識產權行政法保護等問題,都是當前我國行政法治建設中最受關注的真實問題。這種直面當下中國行政法實踐的學術研究意識,不僅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問題意識、問題導向,也體現了作者對待研究的態度及其學術風範、學術追求。通過腳踏實地的科研,來探索解決所涉主題中的問題,是一種由內而外把研究紮根于中國行政法豐富實踐樣態的踏實。
三是執著。執著是學術研究的基礎,青年學者尤其需要這份執著,才可能走得更遠。凌雲放棄公務員身份,毅然決然地選擇學術研究之路,是一份對學術的執著,對理想的堅守。博士畢業后,放棄待遇更好甚至平台更高的地方高校,選擇來到北京,體現了他對更高學術追求的執著。遙想當年我從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畢業時,曾在留京還是離京之中糾結不已。比較而言,我無疑沒有他的這份勇氣與執著。
這部準備時間長達五年的專著,見證著凌雲的勤奮、踏實與執著。這裏既有法治政府建設、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司法行政機關改革等宏大敘事,也有行政措施、強制撤銷學位點、行政協議意思表示等微觀命題,但無論是宏大敘事還是微觀命題的研究,研究主題都呈現出強烈的問題意識,體現出了一位青年學者對當下行政法治的現實關懷和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種精神讓人由衷欽佩。囿於研究主題之間存在較大的跨度,部分研究可能還不夠深入,還有待深化,這也將是凌雲下一個學術旅程的起點。但從本書的寫作而言,九個主題的研究無不透露著一個青年學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學術功底。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書是值得認真閱讀和推薦的,因為它見證著一個青澀博士生到青年學者的蛻變,見證著一個年青學者在追逐學術理想道路上的付出與熱愛。期待凌雲在所熱愛的行政法學術道路上賡續前行,未來能夠產出更多更好的學術成果。
尹少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2022年11月22日
前言
本書探討新時代行政法治建設中的實踐問題。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深度展開,行政法與社會轉型的辯證關係成為一項值得研究的新興課題。其中,社會轉型為自變數,行政法變革為因變數,自變數就是原因,因變數就是結果。就轉型時期的中國行政法而言,有必要把握持續性的發展趨勢,深入反思面臨的實踐難題,從而順應新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換言之,從中央到地方推行的實踐探索乃行政法治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如火如荼推進行政法法典化之際,新時代行政法治建設的難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尤其典型: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行政法治建設實踐。2018年3月中央印發《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開啟了「以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中心」的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時期。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執法體制改革、行政機關組織法建設等,對於行政法回應真實世界的能力提出新期待。二是公共治理的行政法治建設實踐。根據新行政法的理論,當今行政法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不僅僅是限制權力,還應該順勢而為加入規制與治理的活動。在現代公共治理語境下,行政法的分析進路需要得到重塑,以適應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現實要求。2021年8月中央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這一綱領性文件對於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出新構想。正在興起的新興公共治理模式,要求對行政法的治理邏輯作出反思。三是科技發展的行政法治建設實踐。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革命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變革,政府治理模式的科技化轉型方興未艾。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對於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局面作出新部署,可視為行政法實踐問題在科技發展領域的表徵之一。例如,數字政府為行政法治的發展帶來了動力,在利用數據精準決策和執法等層面效果明顯。新一輪科技浪潮襲來之際,新興法律問題開始考驗行政法的解釋能力。
有鑒於此,本書集中圍繞上述相關議題展開闡釋,選取了法治政府建設、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司法行政機關改革、行政措施、強制撤銷學位點、行政協議意思表示、重大行政決策、知識產權行政法保護等九項研究命題,對其中的具體運作展開學理觀察與實踐反思,針對性提出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論斷。綜合來說,本書的內容不是系統性而是專題性的探討,筆者希冀這一研究路徑能提升行政法回應社會實踐的能力,並助益行政法治的蓬勃發展。
第一章,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新時代論述。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出了一系列的論述,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依法行政理論。習近平法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