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集體記憶與多維敘事-比較視野下的社會科學研究
ISBN:978710021798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胡潔 周曉虹
頁數:8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54012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任何個體的口述史及蘊含在口述史中的集體記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個體所親歷的時代進程和社會狀況,以及個體在時代及其變遷下的個人經歷、體驗與反省。本書以上下兩部之形式,遴選40篇學術論文,完整地呈現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學界在口述史與集體記憶領域的理論探討與經驗研究之概貌。上部以「理論、歷史與方法」為經,分別交代了口述史與集體記憶的概念詮釋與學科建構、研究歷史與學術譜系、社會認同與集體心態,以及方法考量與效度分析;下部以「事件、經歷與敘事」為緯,集中展現了當代中國宏大歷史畫卷中的諸多社會與文化事件。編者欲以緊迫的歷史責任感和豐富的社會學想象力,輔以多種社會科學的比較視野,鍛造中國研究的綜合平台。
作者簡介
周曉虹,男,1957年生於杭州。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先後出版《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代際革命》《傳統與變遷:江浙農民的社會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嬗變》《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第一卷?經典貢獻)》《現代社會心理學》《現代社會心理學史》等著譯作二十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歷史研究》等雜誌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九十余篇。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特等獎,2009年當選為「國家級教學名師」。
目錄
上部:理論、歷史與方法
集體記憶:命運共同體與個人敘事的社會建構 周曉虹
口述史學的記憶轉向 楊祥銀
口述歷史:人類個體記憶庫與社會學 陳 墨
歷史、記憶的建構與權力 趙樹岡
個人敘事與集體記憶:口述史的多維建構 胡 潔
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 王明珂
皮埃爾·諾拉及其「記憶之場」 孫 江
中國社會學早期口述記憶研究的特徵 劉亞秋
口述史的社會學中國譜系:理論傳統與本土經驗 孟慶延
社會記憶研究:西方脈絡、中國圖景與方法實踐 錢力成 張翮翾
共享、重塑與認同:集體記憶傳遞的社會心理邏輯 管健 郭倩琳
從個體到集體:心理學視角下的集體記憶 葛耀君 李 海
集體記憶:研究群體認同的新路徑 艾娟 汪新建
集體記憶與集體遺忘 陸遠
慶典:集體記憶和社會認同 薛亞利
個體經驗如何進入「大寫的歷史」——口述史研究的效度及其分析框架 周海燕
歷史記憶、歷史敘述與口述歷史的真實性 左玉河
口述證言能否成為歷史證據·——情感史研究對近現代史學的三大挑戰 王晴佳
通往「複數的記憶」——集體記憶「走向公共」的規範性反思 劉於思 趙舒成
口述史研究的方法論悖論及其反思——以單位人講述為例 王慶明
下部:事件、經歷與敘事
現代性的再啟與「工業中國」的想象——以20世紀50年代草明的工業小說為例 彭聖欽 周曉虹
工業口述史中家庭記憶的建構與傳遞——以鞍鋼為考察中心 劉鳳文竹
口述史學新解——以山西十個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為例 辛逸 高 潔
論王蒙革命記憶書寫的情感結構——對讀《青春萬歲》與《戀愛的季節》 韓旭東
「新人」的塑造:社會表徵與個體認同——以青年學生舒文秉的日記(1951—1955)為例 王余意 周曉虹
新中國工人階級勞動傳統的形成——以洛陽礦山機器廠為例 常江瀟 周曉虹
「單位共同體」早期的集體記憶與心靈軌跡——以H廠第一代「單位人」口述歷史為例 陶 宇 陸艷娟
從「為生產服務」到「為生產減負」——T廠幼托制度50年實踐(1954-2004—) 原璐璐 周曉虹
三線建設、現代性嵌入與中國體驗——以口述史為中心的考察 董方傑 周海燕
苦與不苦:時代規訓與三線人的雙重敘事 謝景慧 吳曉萍
「鐵姑娘」再思考——中國社會的性別與勞動(1960—1980) 金一虹
家庭本位的關係實踐——私人書信中的家庭主義圖像(1972-1995) 魏瀾 張樂天
「青春無悔」:一個社會記憶的建構過程 劉亞秋
日常儀式化行為的形成——從雷鋒日記到知青日記 吳艷紅 大衛·諾特納魯斯
生命歷程、問題意識與學術實踐——以知青一代社會學家為例 高玉煒 周曉虹
社會記憶、認同重塑與生存策略——一項對資源枯竭型城市下崗工人的質性研究 劉詩謠 陳光金
家與社會之間——人情、物質與打工者的社會記憶 何瀟
永康手藝人:一個獨特社會群體的生產經營和生活特點——以口述史為視角的研究 盧敦基
都市人類學視角中的上海士紳化實踐——集體記憶、空間重構和地方歸屬感 潘天舒
文化景觀與城市記憶——南京浦口火車站的記憶重構 趙政原
後記 胡潔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