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黃楠森 978704006354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高等教育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12
商品編號: 978704006354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1998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ISBN:9787040063547
出版社:高等教育
著編譯者:黃楠森
頁數:43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345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黃楠森主編的這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是國家 教委在「八五」期間組織編寫的,后又作為國家教委 「九五」重點教材立項。它的作者包括北京大學、中 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多年從事馬克思主 義哲學史教學和研究的知名教授,其中大部分是《馬 克思主義哲學史》(八卷本)的主要作者。本書是在總 結我國理論界近20年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學經驗 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編寫的。本書敘述和評論了馬克 思主義哲學萌芽、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包括從19世紀 4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大約150年。本書把這150年大 體分為三個50年加以評述:第一、二、三章為19世紀 下半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和在歐洲的傳播與發展 ;第四、五、六章為20世紀上半葉在俄國、西方國家 和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第七、八、九、十章為20世紀 下半葉在蘇聯、西方國家和中國的研究和發展。這個 框架同國家教委1993年公布的教學大綱基本一致,不 同的是20世紀下半葉部分中國佔了兩章,突出了鄧小 平理論的哲學貢獻。本書材料豐富,觀點全面,說理 透徹,行文流暢,除供哲學專業本科生使用外,亦可 作為一般讀者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內容的參考 書。

目錄

緒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對象和特點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分期
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意義和方法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1836—1848)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和理論來源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
第二節 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觀的轉變
一、參加青年黑格爾派活動時期
二、開始轉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
三、實現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轉變
第三節 馬克思、恩格斯對科學世界觀的探索
一、異化勞動理論在科學世界觀形成中的重大作用及其局限性
二、從異化勞動理論到唯物史觀的過渡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和問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標誌
二、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中的重大飛躍——(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三、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制定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問世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歐洲革命時期的運用、驗證和發展(1848—1875)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對1848年革命及其以後革命形勢的哲學分析
一、對1848年革命的哲學分析
二、對1848年革命失敗后形勢的哲學分析
第二節 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形態中對自己哲學的豐富和發展
一、《資本論》對唯物史觀的科學論證
二、《資本論》的科學方法論
第三節 恩格斯的軍事哲學思想
一、恩格斯是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
二、科學的戰爭觀和研究、處理軍事問題的方法論
三、批判唯心主義戰爭觀對戰爭做科學的預見
第四節 巴黎公社經驗的哲學總結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一、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公社經驗教訓的哲學總結
三、公社失敗後為繼續堅持、捍衛和發展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而鬥爭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系統化及其在歐洲的傳播(1875—19世紀末)
第一節 恩格斯在對杜林的論戰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面系統的論證
一、反對杜林主義,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二、從實際出發還是從原則出發是兩種對立的世界觀
三、批判「終極真理論」,論述認識的辯證法
四、反對形而上學,論述辯證法的理論及其基本規律
五、兩種對立的歷史觀
第二節 總結自然科學的發展,創立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和方法
一、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的發展過程
二、關於自然界的辯證發展和向人類社會飛躍的理論
三、自然科學的發展與辯證法的規律和範疇
第三節 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
一、馬克思晚年筆記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二、恩格斯揭示人類早期社會形成和發展的規律
三、恩格斯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和發展的規律
四、恩格斯的晚年通信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捍衛和發展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歐洲的傳播和發展
一、狄慈根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研究和貢獻
二、梅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捍衛
三、考茨基早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
四、拉法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捍衛
五、拉布里奧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
第四章 20世紀上半葉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俄國和蘇聯的傳播和發展(1883—1945)
第一節 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俄國的傳播和發展
一、19世紀末俄國經濟政治狀況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二、普列漢諾夫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
三、列寧在理論鬥爭中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二節 第一次俄國革命前後列寧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發展
一、第一次俄國革命和認識論問題
二、普列漢諾夫對馬赫主義的批判
三、列寧在批判馬赫主義中發展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第三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面發展
一、大戰的爆發與第二國際的破產
二、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全面發展
三、列寧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四節 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時期的蘇聯哲學
一、關於十月革命歷史合理性的爭論和歷史唯物主義
二、列寧對蘇聯過渡到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特殊道路的創造性探索
三、十月革命后列寧的主要哲學思想
四、蘇聯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
第五節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蘇聯哲學
一、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和哲學上的爭論
二、蘇聯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系統化
三、二戰前斯大林在哲學上的貢獻和失誤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西方的曲折經歷(20世紀上半葉)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的一次曲折
一、伯恩施坦修正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面篡改
二、考茨基主義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背叛
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大論戰和第二國際的破產
第二節 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研究
一、十月革命勝利初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西方的傳播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美國、英國、義大利的傳播
第三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產生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背景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特徵
三、青年盧卡奇的主要哲學觀點
四、葛蘭西的主要哲學觀點
五、早期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哲學觀點
第六章 20世紀上半葉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第一節 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的社會條件
二、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概況及其主要哲學觀點
三、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中的三次大論爭
第二節 黨的創立和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初步運用
一、中國國情的早期分析,民主革命綱領的最初制定
二、科學與人生觀的論戰
三、批判戴季陶主義
四、《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的哲學思想
五、《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哲學意義
第三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系統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革命知識分子中的進一步傳播和研究
二、中國革命特殊道路的提出
三、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毛澤東在研究戰爭中對哲學的獨特貢獻
五、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系統化
第四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多方面展開
一、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深刻論證
二、對戰爭中哲學問題的深入分析
三、(新民主主義論)中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
四、對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必然性的論證
五、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新貢獻
六、創造性地提出唯物辯證的工作方法
第七章 戰後蘇聯與東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曲折
第一節 戰後初期的探索與迷誤
一、哲學走向活躍的新苗頭和1947年全蘇哲學討論會
二、戰後改革初潮及其逆轉
三、斯大林晚年兩部著作的理論貢獻和歷史局限
第二節 戰後中期蘇聯哲學的研究狀況
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
二、圍繞辯證法研究的爭論
三、認識論研究
四、歷史觀研究
第三節 蘇聯戰後新時期的大麴折
一、「和平主義」加「政治民主化」的改革綱領
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提出
三、全盤私有化的綱領
四、對新思維的評價
第四節 東歐各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探索
一、匈牙利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
二、南斯拉夫實踐派和辯證唯物主義派的爭論
三、保加利亞巴甫洛夫對認識論的研究
四、波蘭沙夫等人關於人的問題的哲學爭論
五、捷克斯洛伐克等其他東歐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第八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戰後西方社會面臨的挑戰
第一節 「民主社會主義」的哲學主張
一、民主社會主義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及其在當代的影響
二、民主社會主義的唯心主義歷史觀
第二節 「歐洲共產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探索
一、「歐洲共產主義」的概況
二、「歐洲共產主義」的國家觀
三、「歐洲共產主義」的民主觀
四、「歐洲共產主義」對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設計
第三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戰後的演變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戰後新發展的歷史背景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中兩種傾向的對立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人道主義傾向
四、「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科學主義傾向
五、「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新派別
第九章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艱難歷程和毛澤東思想的曲折發展
第一節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時期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運用和發展
一、在徹底實現民主革命任務的同時完成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思想準備
二、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
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最初探索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地位的確立
四、(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及其理論意義
第二節 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嘗試與毛澤東思想的曲折發展
一、蘇共「二十大」以後的國際國內形勢和黨的指導思想的轉折
二、毛澤東構想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藍圖的兩根軸線:群眾運動和階級鬥爭
三、關於中國社會主義模式的構想和對人民公社運動的理論反思
四、反右傾鬥爭中的嚴重失誤和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路線的形成,學術研究與意識形態衝突的加劇
第三節 「左」傾思想路線的迅速發展,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哲學思想
一、觸發文化大革命的文藝批判運動和「五·一六」通知
二、林彪集團的政治野心及其唯意志論哲學
三、「四人幫」的鬥爭哲學及其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破壞
第十章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其哲學基礎
第一節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形成
一、撥亂反正,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二、新時期基本路線的形成,反對「左」的和右的錯誤思想的干擾
第二節 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一個嚴整的科學體系
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一個嚴整的科學體系
第三節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
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實踐標準和生產力標準統一起來
三、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和首要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四、堅持唯物辯證法,把矛盾著的對立面統一起來
第四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理論界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的探討和研究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哲學界探討和研究的若干主要理論問題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進展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