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共18章,第1章概述了類器官的起源、發展歷史及技術優勢。第2章詳細介紹了類器官的設計原則;第3—11章按照人體器官系統的分類方法,系統闡述類器官在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感覺系統中的研究進展、應用以及發展前沿和熱點;第12章介紹腫瘤類器官的研究進展;第13章討論了器官芯片技術及其應用;第14章討論了類器官的工程化製備方法;第15章重點關注類器官構建過程中涉及的生物材料;第16章系統闡述類器官的評價手段;第17章陳述了類器官的轉化應用場景;第18章討論了類器官技術的發展前景及未來挑戰。本書的出版對了解類器官技術從基礎到應用發展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推動我國類器官行業發展,促進其在生命健康領域的轉化應用,有著重大的經濟價值和深遠的社會影響。 本書的撰寫以內容豐富、數據詳實、條理清晰、結構合理為基本要求,涵蓋了類器官的起源、構建原則和方案、工程化製備、評價表徵、機制和效應探索以及臨床應用等方面的前沿進展。編寫的過程中力求語言的通俗易懂,希望不僅能全面、新穎地反映該領域研究的主流和發展趨勢,還能為生命科學、醫學、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學生、企業家及政府部門提供權威、寶貴的參考資料,期待能協助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對類器官技術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實現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普及,也為推動學科發展、促進產學研融合發揮橋樑作用。作者簡介
耿振,上海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關於醫用金屬表面改性、生物磷灰石的製備及修飾、骨/軟骨修復生物材料研發、骨性關節炎及骨重建機制的研究等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在Nano Lett、Adv Funct、Mater、Bioact Mater、Chem Eng J、Theranostics、J Mater Sci Technol等雜誌發表SCI論文30餘篇,主持或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博士後面上和特別資助項目及省部級基金等10餘項。參編專著4部。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