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旨在通過搜集、翻譯、整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墓葬文化遺產情況,以墓葬文化的概念入手,通過其葬式、葬法、葬俗、陪葬品中包含的中國文化因素,展現中華文明與中國周邊國家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及其遺產,並通過墓葬文化遺產名錄與譜系的撰寫最終集結成書,向大眾展示這一成果,講好中國故事,讓遺產和文物說話,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本項目叢書共分4卷,即北亞卷、中亞卷、東北亞卷、南亞東南亞卷,本書為北亞卷。作者團隊在負責的區域內以距今5000年至民國時期為時間範圍,按年代、級別、族屬選擇當地有代表性的墓葬(高等級墓葬和一般平民墓葬均有),收集其葬式、葬俗、風格、陪葬品中包含中國文化因素的材料(包括在當地搜集到的資料和國內外已出版、發表的學術成果),在此基礎上翻譯、匯總整理,每個墓葬編寫一個2000—3000字的譜系內容,內容包括墓葬名稱、位置、所屬年代、整體情況及實物形態介紹,重點介紹出土的具有中國元素的葬式葬法、葬俗、隨葬品的年代、來源、功能、外觀含義等,配有相應的圖片,並從人員交往、政治、社會、經貿交流甚至軍事行動等方面進行概括性的對比性分析研究,給出基本的結論判斷。作者簡介
孫危,歷史學博士。200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5年調至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工作。現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北方民族考古、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兼顧文化遺產保護及研究。出版專著《鮮卑考古學文化研究》等,譯著《蒙古與外貝加爾地區的石板墓文化》等,發表論文40餘篇。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