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得以傳承和發揚的重要載體,歷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本書作為「非遺」系列叢書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圍繞繩結、針織、柳編三大內容展開。全書以知識建構理論為依託,將知識建構十二條原則充分融入課程設計的各個環節,課程內容圍繞非遺技藝操作與非遺知識發展兩條主線同步展開。在技藝操作過程中以問題為出發點,學生通過不斷提出觀點、改進觀點以及發展觀點來推進自身對「編織」的認知,進而建構出內容豐富、涵蓋廣泛的非遺知識體系。簡要地來說,本書融合了知識建構教學的一般流程,即從開始的真實問題出發,通過調研等活動生髮新的觀點,對觀點進行不斷的提煉。教學階段的大致流程為:初步了解繩結與編織、方案設計、動手製作、總結升華,每個階段都在不斷地進行著知識拓展和觀點創新。 本書作為知識建構理論下的非遺課程的具體實施課例,是一種超越了傳統非遺課程的新突破,也是教學實踐改革的一種創新,對於培養學生對藝術的鑒賞力、創造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也與國家要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要求不謀而合。同時,本書在探索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尊重差異、人文積淀、感悟鑒賞、創意表達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嘗試。本書的設計目的在於配合教師完成知識建構理論指導下的非遺課程,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的實際情況調整使用順序或選擇性使用。目錄
一單元 了解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