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書稿以散文式的筆法表現了一對從事廣告業工作的青年情侶的日常生活。書中的兩位主人公身處巴黎這個消費之都,一心想依靠對各種物的觀看和想象來對抗揮之不去的虛無感,獲取身份認同。小說表現了物是如何擠占人的空間,以至於人要不斷佔有財富和虛名來獲取更具價值的物和空間。隨著一對年輕主人公的成長,讀者目睹他們如何在一無所有時瞥見世界的富有,在學會熱愛生活前學會熱愛金錢,如何從兩個人的世界投入消費社會的群體生活,服膺于群體的品位和價值觀,變得越來越像,既彼此厭倦又彼此需要,抗拒的力量跟屈從的願望一樣強烈。內容簡介
如果追求幸福的過程扼殺了幸福,那麼幸福還值得追求嗎? 本書是法國天才作家喬治·佩雷克的成名作,1965年首次出版,當年即獲勒諾多文學獎。小說描述了一對來自中產階層的年輕夫婦的日常生活、這對年輕人對幸福的想法,以及他們無法獲得這種幸福的原因:因為他們追求的幸福與一個人所獲得的物相關。 我們可以將佩雷克的這本小說與1960年代社會學的蓬勃發展聯繫起來,社會學開始討論孤立的個人在消費社會中的地位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從未成為文學的主題,這本社會學小說就是因此而寫成的。作者簡介
喬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1936-1982),法國當代先鋒小說家,一九三六年出生於巴黎一個原籍波蘭的猶太家庭,童年存美麗城街區度過,一九六七年起成為文學實驗團體「烏力波」(OuLipo,潛在文學工場)的成員。他的第一部小說《物》出版於一九六五年,榮獲雷諾多文學獎。《W或童年回憶》出版於一九七五年,這是一部自傳體片段式寫作的小說。三年之後,《人生拼圖版》出版,榮獲當年的美第奇文學獎。佩雷克於一九八二年在巴黎近郊去世。十年之後,寫作于早年的《傭兵隊長》手稿被發現,並於二〇一二年出版,這是他唯一一部遺著。目錄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