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柔石二十章》作者以充沛的感情、翔實的史料、細膩的筆墨記敘了「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從一個苦悶求索的小知識分子走上革命文藝道路的光輝一生。作者用散文、隨筆的形式述寫傳記,顯得靈活生動,富有當代氣息,是對文體的一種創新與探索。全書通過二十個不同角度的主題,生動展現了柔石短暫但不平凡的一生,真實反映了柔石的思想發展過程,生動再現了柔石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精神,展示了一個真誠、可愛、矛盾、堅韌的烈士形象。
該書於2002年柔石100周年誕辰之際首次出版,初版獲浙江省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2000—2002年度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
作者簡介
楊東標,1944年6月出生於浙江寧海,當代作家、劇作家。歷任寧海縣文廣局局長,寧波市文聯副主席、黨組書記,浙江省作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六屆全委委員,中國作協八屆全委委員等職。其文學作品有長篇傳記文學《此心光明·王陽明傳》《柔石二十章》《如意之燈》等多部,散文集《天地行走》《說戲與戲說》《一線文緣》《看企鵝回家》十余部,其戲劇作品16部結集《楊東標劇作選》《楊東標戲劇新作選》,作品獲全國、浙江省多個獎項,獲「浙江省當代作家五十傑」「寧波市突出貢獻知識分子」等稱號。
精彩書評
他多年來對柔石的激情思考、他那充滿文採的富有感染力的敘事方式恰恰又是他的強項,是他的柔石迥然不同於別人的柔石的所在在柔軟和堅實中歌唱——寫什麼和怎麼寫就這樣成功地結合在《柔石二十章》上了。
——作家 王旭烽
這是一本特殊的書,它不再是傳記,它寫的是柔石,但同時表達著作者自己的生命體驗,用一種類似散文的形式,詩意而激情地再現了柔石的一生。這種介於傳記和散文之間的文體,是不多見的,也算是作者的一種創新吧。
——作家 艾偉
這裏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一種跨文體的寫作,在傳記和傳統的散文之間獲得了一種微妙的平衡,有傳記之「言之有物」,又有散文之靈動自由。作者在這裏顯示了他把握這種文體遊刃有餘的筆力。
——作家 趙柏田
《柔石二十章》的再版讓一百二十年前出生的人再次回到我們中間,這沒有忘卻的紀念,這在今天依然閃耀的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精神火焰。
——文藝評論家 任茹文
目錄
關於《柔石傳》及其他 001
千秋靈氣出名儒
——柔石的故鄉寧海 017
再說柔石與故鄉 034
柔石取名 046
半新半舊,欲離難離
——也說柔石的婚姻 051
不做自己不願之事 064
慈湖之訪 080
苦悶的北京城 090
為未來而戰
——讀柔石詩《戰!》 100
柔石做官 106
初結朝花社
——柔石與魯迅之一 115
左聯雜談
——柔石與魯迅之二 128
《二月》漫談
——兼說電影《早春二月》 145
話說典妻
——有關《為奴隸的母親》 156
人生情愛之大義
——柔石與馮鏗 168
柔石與一個十六歲的少年 186
眷眷之心,拳拳之心
——柔石與他的母親 194
龍華桃花 203
千古絕唱:《為了忘卻的記念》
——柔石與魯迅之三 220
作家的柔石 247
附 錄
在柔軟和堅實中歌唱
——讀《柔石二十章》 王旭烽 262
秋水文章,史傳筆法
——讀《柔石二十章》 徐季子 266
三十年華
——評楊東標《柔石二十章》 艾 偉 269
在傳記和散文之間
——讀楊東標《柔石二十章》 趙柏田 272
永不忘卻的紀念
——評楊東標《柔石二十章》 龍彼德 274
楊東標的激情:柔石何以成為英雄 梁旭東 277
一百二十年前出生的人重回我們中間
——《柔石二十章》的重說與重構 茹 文 283
從《柔石傳》到《柔石二十章》
——淺談楊東標和他的柔石研究 范志強 289
后 記 298
永遠的柔石
——《柔石二十章》再版後記 300
前言/序言
記起他們,再說他們
——序楊東標《柔石二十章》
◎ 黃 源
柔石離我們而去已經70周年了。1931年2月7日深夜,他和他的戰友們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于上海龍華荒場。魯迅先生聞訊后徹夜不寐,滿懷悲憤,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千古絕唱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後來,又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文章結束時說:「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
魯迅先生的預見應驗了。解放以後,我們一直記著柔石他們,說著柔石他們。20世紀30年代的魯迅,處在黑暗的長夜,四周是白色恐怖,他只能用「不如忘卻」那樣的反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現在,我們不僅不會忘記烈士們當年的英勇事迹,還可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當年他們為之奮鬥的理想已經實現,今天的中國已經是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了。今年9月28日是柔石誕辰100周年的日子,他的家鄉寧海,將隆重紀念這位英才早逝的優秀兒女,許多作家、學者,都在撰寫各種形式的文章。我感到很欣慰。楊東標撰寫的《柔石二十章》就是其中的一部。
我曾經讀過楊東標撰寫的傳記文學《柔石傳》,那是1984年的事。那一年我去寧波參加寧波市文聯的一個會議,楊東標送給我一本《清明》,上面發表了他的《柔石傳》文章,看了以後,我感到他寫得很生動,很有文采,也很有感情。為柔石寫中篇文學傳記,他是第一個。我在會上,向寧波的作家作了推薦和肯定。現在,他又寫出了新的著作《柔石二十章》。
《柔石二十章》是以柔石的生平為線索,用散文隨筆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革命前輩的敬仰和懷念。這種手法具有新的創意。這種主題性的隨筆,有別於傳記文學,分則單獨成篇,合則比較完整地記敘了柔石的一生,從中還生髮出對當代社會現象的思考,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我讀了其中的幾篇文章,覺得寫得不錯,有一定的深度,無論是從紀念柔石的意義,還是從繁榮散文創作的角度來說,都是值得肯定的。我覺得比他當年的《柔石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我與柔石沒有謀過面。1929年,我留學日本返國后,在上海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和編輯工作。1931年我為上海新生命書店編輯「世界新文藝名著譯叢」,而他卻為革命英勇獻身了。作為同是浙江人,同在上海從事過文藝工作,又都曾受益於魯迅先生的教誨,我與他未能見面是遺憾的;但是,我很尊敬他,他未竟的事業,我是為之努力奮鬥著的,我有機會在魯迅先生的身旁,可以說我是繼承柔石為魯迅先生服務的。魯迅先生對我的教誨和幫助同樣使我永生難忘。這一些,我都寫在《憶念魯迅先生》《在魯迅身邊》《魯迅書簡追憶》等回憶文章里了。
我祝賀《柔石二十章》一書的出版,並希望作者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2002年3月1日于浙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