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大學與現代文學 王晴飛著 978753369247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教育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3369247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1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現代大學與現代文學
ISBN:9787533692476
出版社:安徽教育
著編譯者:王晴飛著
叢書名:澤地文庫
頁數:294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991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現代文學與現代大學的關係為中心,在比較現代大學與傳統書院異同的基礎上考察其現代特質,從大學文科(主要是中文系)人事變遷、學風轉變和校園文學氛圍入手,考察文學學科建制和文學研究與文學創作之間的互動關係,這包括前者對後者的影響以及後者對前者學術格局的衝擊。具體而言,現代文學史上文學與制度的關係涉及兩重關係:一是新與舊,一是文(學)與學(術)。就新與舊一面而言,理論上胡適等人持進化論式文學演進觀,「向不肖處尋正統」;教育實踐方面,胡適與蔡元培、陳獨秀等人,將白話小說、戲曲等「卑體」作為大學學術研究對象,提高其文體地位,作為文體示範。不過這種「打補丁」式的努力,並不足以打破大學中學術結構的穩定性。就文與學一面而言,楊振聲與朱自清的規劃,要貫通新舊與中外,以此創造適應現時代的新文學。一般來說,新文學進入大學都會遭遇學術體制帶來的這兩種障礙。相較而言,新學術進入舊體制比較容易,文學創作進入學術制度則比較困難,這是由大學自身的學術屬性決定的。

作者簡介
王晴飛,1980年生於江蘇泗洪。南京大學理學學士、文學博士。現為于安徽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為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曾獲安徽省文聯文藝評論獎。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制度與人事
第一章 研究型與書院氣
第一節 「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
第二節 「創造性文化生活」的營造
第二章 從「桐城派」到「新青年」
第一節 「桐城派」與「太炎學說派」
第二節 陳獨秀與「新青年」作者群
第三章 「英美派」與「法日派」的形成
第一節 湯爾和的謀划與陳獨秀的出走
第二節 評議會中的「英美派」與「法日派」
第三節 1925年北大脫離教育部事件
第四章 「北大中興」與「除惡務盡」
第一節 評議會與校務會議
第二節 除舊布新
第三節 林損離職與學風轉移
第二編 學術與風氣
第五章 從詞章到考據:以胡適為中心
第一節 現代大學從業者的學者化、專家化
第二節 胡適與文學研究的考據化傾向
第六章 新與舊,文與學——大學文學教育中的新文學運動與舊學術結構
第一節 「向不肖處尋正統」:胡適的文學演進觀
第二節 新文學「補丁」與舊學術結構
第三節 創造適應時代的新文學
第七章 知能之辨與詩有別材:大學中文系與文學教育——以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國文月刊》的爭論為例
第一節 知能之辨:大學中文系中的考據與詞章
第二節 詩有別材:作家的「造成」與「養成」
第三編 「聚會」與媒介
第八章 《新潮》社與《新青年》作者群
第一節 「談」出來的《新潮》
第二節 配合與補充
第三節 《新潮》危機與結束
第九章 以《大公報·文藝》為中心的文人群體
第一節 成員與刊物
第二節 三個聚集空間
第十章 新文化運動與商務印書館
第一節 商務印書館的色彩
第二節 商務印書館的危機
第三節 被選擇的胡適與胡適的選擇
附錄
胡適進宮與溥儀的形象
溥儀出宮與北京知識界:以胡適為中心
主要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