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宋韻述廉》以廉政為主題,從宋代詩、詞、文中精選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代表作品,進行解讀。全書分清正廉潔、修德弘志、勤政愛民、赤心報國4個板塊,每個板塊精選宋代詩、詞、文15篇,共60篇,每篇都配以相關書畫作品,圖文並茂。本書對所選詩篇的解讀,文筆通暢,通俗易懂。 書中:宋太宗的《逍遙詠》通過詩的形式向臣子們表達了對為官做人的要求,也算苦口婆心。周敦頤《愛蓮說》這篇短文以花喻人,借花明志。周敦頤既不像陶淵明那樣愛菊避世,也不似芸芸眾生那樣追求牡丹富貴,他要做塵世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周敦頤潔身自好,他知道生活中不可能不遇到「淤泥」,關鍵在於不被「淤泥」所污染,保持純潔的心靈,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情。蘇軾的《於潛令刁同年野翁亭》詩記錄了蘇軾的一次下鄉「暗訪」。王令《感憤》一詩充滿著一種奮發有為、昂揚不屈的豪氣,讀來感覺詩人愛國激情噴發,顯現出踔厲昂揚的奮鬥精神。李綱《病牛》一詩表達了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奮鬥精神。岳飛在《題青泥市寺壁》詩中明確表示,身先士卒,疆場殺敵,不是為了建功立業,他視「三十功名塵與土」,他想要做的是收復淪陷的國土,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顯示出勇於報效祖國、不求私利的高尚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這種「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理想主義,是中國古代高尚士人們的人生追求,在武將岳飛身上同樣表現得淋漓盡致,可歌可泣。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對平生遭際作了回顧,對無法逆轉的天下大勢感到悲哀,對自身命運作了決然的選擇。即便已陷於窮途末路,詩人仍然表現出熾熱的愛國情懷,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和慷慨激昂、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作者簡介
高國慶,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研究員、博士后、碩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校外兼職博士生導師,天津傳媒院兼職教授,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議專家,中廣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特聘專家,曾任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播音指導。長期致力於播音實踐工作和播音學術史學研究,播音主持、出版的作品多次獲獎,在播音學和播音學術史學等方面研究深入、成果顯著。出版專著有《播音主持美學論綱》《播音員主持人語言影響力研究》等,主編、副主編著作有《中國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系列文庫——口述史系列》等;先後在《現代傳播》《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國出版》等核心期刊發表播音學和播音學術史學的學術性論文40餘篇;主持過多項國家課題。目錄
清正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