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世界中的心理因果性 陶燾著 978752270704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2270704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9*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物理世界中的心理因果性
ISBN:978752270704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陶燾著
頁數:195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82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物理世界中的心理因果性》圍繞當代心智哲學中的重要問題——「因果排斥問題(心理因果性難題的當代形式)」展開研究,深入分析了物理主義本體論框架下心理因果性的理論可能性。
《物理世界中的心理因果性》認為,作為因果排斥問題的關鍵性前提,物理因果閉合性原則並未得到充分的經驗辯護,而且物理主義應該被視為一個用以確立合適的本體論的方法論原則,此外,如果採用一種恰當的因果理論——干預主義因果理論,那麼,心理性質在物理世界中的因果效力在邏輯上將成為可能。

作者簡介
陶燾,男,漢族,1986年生,湖南華容人。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科技與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笛卡爾的「報復」
一 存在心理因果作用
二 心理性質不等同於物理性質
三 物理世界是因果閉合的
四 不存在過度決定
五 因果排斥問題
第二章 金在權的心理因果理論
一 隨附因果理論
二 功能還原主義理論
三 金在權對因果排斥問題的回應的失敗
第三章 物理因果閉合性與能量守恆定律
一 能量守恆定律與「閉合性」
二 關於物理因果閉合性的能量守恆論證
三 存在非物理能量嗎?
四 能量守恆定律並不支持物理因果閉合性
第四章 物理因果閉合性與還原主義
一 帕皮紐關於物理因果閉合性的經驗論證
二 還原主義
三 紐拉特對還原主義的反駁
四 非還原主義的興起
五 還原主義並不支持物理因果閉合性
第五章 什麼是物理主義?
一 什麼是「物理的」?
二 物理主義的三大特性
三 作為方法論原則的物理主義
第六章 重新審視因果排斥問題
附錄
結語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心理因果性特別是心靈對物理世界的因果作用,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你想看書,於是你從書柜上拿下了一本書;你想去現場看一場籃球賽,所以你騎車去了比賽場館;你不喜歡某個電視節目,結果你拿起遙控器換了一個頻道。在這幾個例子中,我們會認為,心理事件是行為(一系列複雜的身體動作)的原因,行為繼而對外部世界造成了影響。根據我們的生活常識,心理因果性的例子是如此司空見慣,以至於一般人根本不會去懷疑其真實性,關心其可能性。
在休謨之後,因果關係的確定一般被認為需要依賴於經驗,我們往往通過經驗科學來尋求與認識某一事件的原因。例如,經驗科學告訴我們:潮汐的漲落和月球的引力有關;含碳燃料的燃燒對氣候有著影響;吸煙會增大患肺癌的概率。對於這些因果關係,我們一般不會覺得其中有任何哲學上的困惑,然而,為何心理因果問題會成為一個哲學難題呢?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心理因果問題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問題,始於笛卡爾的二元論。根據笛卡爾的理論,心靈與身體是完全不一樣的實體,由本質上不同的兩種質料構成,身體有廣延但不能感知與思考,而心靈則相反,不具有廣延,但能夠感知與思考。雖然主張心靈與身體彼此迥異,但是笛卡爾接受我們的常識——心靈與身體能夠發生因果作用。但是,如果心靈與身體如此不同,那麼二者之間如何能夠產生因果關係呢?笛卡爾自己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但自始至終都沒能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