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哲學探新-範疇篇 肖峰 97875623617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0
商品編號: 978756236172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科學技術哲學探新-範疇篇
ISBN:9787562361725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
著編譯者:肖峰
叢書名:當代技術哲學前沿研究叢書
頁數:3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463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所謂「四域」,是指上述範疇主要分佈於科學技術哲學中的四個領域,一是科學哲學領域,二是技術哲學領域,三是信息哲學領域,四是信息技術人學領域。其中,「信息技術人學」可以說是技術哲學和信息哲學交叉后所形成的信息技術哲學的一個下屬學科,也可視為信息技術與人學相交叉后形成的一個「邊緣學科」,其主要內容是探討信息技術影響或介入人的生存和發展后所造成的新的人文問題,也是信息革命背景下哲學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以上「四域」就構成了本書的四大組成部分。

目錄

第一章 科學哲學的範疇探新
第一節 科學:在與人文的關係中顯現意涵
一、從科學與人文的一般分界中把握科學的含義
二、從科學與人文之間的亦此亦彼來理解科學的複雜性
三、在與人文的融合中進一步把握科學
第二節 科學精神:語義的勘誤及其意義
一、不能將科學精神歸結為「科學家的精神」
二、從科學活動的特點中歸結科學精神
三、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互補
第三節 後現代科學:羅蒂的科學觀及其評價
一、科學並非真理的化身
二、科學不是一切知識的基礎
三、科學家不應被視為新的「牧師」
四、消除科學與非科學之間的二元對立
五、走向對科學更合理的界定
第二章 技術哲學的範疇探新
第一節 技術:使對象嵌入人工信息並變形的過程
一、從對象擴展看技術的新含義
二、從目的和結果再析技術的特徵
三、重新認識「技術是人與對象之間的中介」
四、關於「技術是工具或手段」的再思考
五、涵蓋信息技術的技術界定
第二節 技術存在:技術含義的存在論分析
一、何為「技術的存在」
二、何以承認技術的存在
三、技術的存在與非存在
第三節 人工製品:技術作為「物」的豐富內涵
一、「人工製品」概念中的若干問題
二、作為建構物的人工製品與自然進化物的對照
第四節 造物與發明:技術作為「活動」的複雜內容
一、「造物」的語義分析
二、發明:一種與工程建造相關聯的技術活動
第五節 技術實在:從器具到技藝的實在性問題
一、技術實在:概念、類型與複雜性
二、關於技藝的實在性
第六節 偽技術:不具科學性和實在性的「異類技術」
一、偽技術的界定
二、偽技術的主要類型
三、分析偽技術的意義
第三章 信息哲學的範疇探新
第一節 信息:一個具有屬人性的認識論範疇
一、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歸結為物
二、信息的生成性、建構性與屬人性
三、信息不是本體論範疇而是認識論範疇
四、信息不是什麼以及信息究竟是什麼
第二節 信息存在與信息實在:信息屬性的哲學拓展
一、關於「信息存在」
二、信息的實在性
三、信息的非實在性
四、信息的實在性與非實在性之間
五、信息實在性的語境相關性與「信息實在」
第三節 虛擬實在:信息存在的技術方式
一、作為一種「存在」的虛擬實在
二、虛擬實在對現實實在和意識現象的雙重否定
三、從實在到實在感:兩種實在感的區別
四、虛擬實在是強化還是弱化了實在論
五、虛擬實在是增強抑或降低了對實在的可知性
六、人願不願意成為一種虛擬實在
第四節 互聯:作為哲學範疇及新的聯繫觀
一、從互聯到互在:一種新的存在論
二、從新的聯繫方式到新的聯繫觀
三、互聯與價值論問題
四、像重視「信息」「計算」一樣重視「互聯」
第五節 信息主義:多種含義與多種形式
一、Informationalism:社會觀信息主義
二、Informatism:文藝(詩歌和藝術)觀信息主義
三、Informationism:哲學中的世界觀信息主義
四、信息主義的多種形式
第六節 信息文明:文明世界的信息化與信息世界的文明化
一、基於修辭結構的不同指向
二、基於「文明」的不同含義
三、基於哲學的基本問題
四、新的信息文明觀
第七節 信息生態:信息視野與生態視野的有機融合
一、哲學向度的「信息生態」
二、信息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內在關聯
第四章 信息技術人學的範疇探新
第一節 人是什麼:信息革命背景下「人」的新含義
一、技術發展與「人是什麼」的新疑惑
二、基於信息視域的「人是什麼」
三、信息技術介入不斷拓展人的內涵
第二節 數字自我:「我是誰」的新困惑
一、自我意識:人之為人的「靈魂」
二、自我意識的數字化:技術可能性
三、數字自我:真實自我的數字化展現
四、數字自我的人文問題
第三節 信息化在場:數字時代人的呈現新方式
一、在場與人的在場
二、人的信息化在場及其意義
三、作為一種現代生活方式的信息化在場
四、既有的與可能的人文問題
第四節 人工情感:自我增強的新境地
一、從情感電腦到人工情感
二、人工情感的人性化意義
三、人工情感中的人文問題
四、走向信息技術與人性追求的新融合
第五節 知行介面:人與世界交互的新界面
一、界面或介面現象的普遍性
二、腦機介面中的知行互聯
三、知行介面的哲學意義
第六節 延展實踐:基於智能技術的人類實踐新形態
一、延展實踐的哲學界定及其與傳統實踐的區別
二、腦控型延展實踐的技術特徵及知行關係問題
三、延展實踐與延展認知
四、延展實踐的哲學意義
第七節 信息人:基於未來IT的人之可能性
一、「信息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