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者埃利奧特·阿倫森是當代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110年歷史上唯一囊括三個主要學術獎項的人:傑出教學獎、傑出研究獎和傑出寫作獎。其撰寫的《社會性動物》,被譽為「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本書是他又一力作。 知名勸導術研究權威、《影響力》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力贊本書:「這本書是一座金礦,裏面有關於勸導過程的極具價值的信息和見解。」 本書與讀者分享認知操縱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如人類自詡為理性動物,實則為「合理化動物」;勸導走兩種路徑:外圍路徑和核心路徑;構建影響力須貫徹四個策略:預勸導、傳播者的可信度、信息的構建和傳遞、激發情感。 使用大量來自生活中的案例,包括電台操作機制、房屋中介和4S店導購的銷售術、超市的打折標語等,從讀者熟悉的場景中剖析宣傳策略的具體使用方式。 在第38章,作者給出應對認知操縱的實際建議,例如了解勸導的各種方法、監控你的情緒、做決定前嘗試理解所有可能的選項等。 在這個過度傳播的時代,接受信息是簡單的,但如何理智高效地利用信息?本書從學術原理、生活案例和可行建議三方面入手,幫助大家理解和應對認知操縱。內容簡介
短短30秒的廣告為什麼能影響人們的購物選擇?房產中介為什麼不一開始就介紹最好的那套房源?你為什麼不好意思拒絕他人提出的插隊請求?被認為上不了餐桌的土豆,為何能實現身份的逆襲,風靡歐洲和全世界?這都是宣傳起作用的效果。宣傳者通過掌握說服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利用我們的認知盲點來影響甚至操縱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在這個宣傳的時代,無處不在的廣告、演講、直播和新聞等都有特定的意圖。宣傳內容有好有壞,但宣傳者總能讓我們相信他們說的都是對的。宣傳者深諳受眾心理:受眾是「認知吝嗇鬼」,大多時候從「外圍路徑」而非「核心路徑」獲取信息;受眾是「合理化動物」,需要減少「認知失調」以捍衛自我;受眾屈服於從眾效應,在任何事件上都想達成社會共識 在《認知操縱》中,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和普拉卡尼斯運用政治、商業等領域的大量案例,為大家介紹宣傳策略能夠奏效的社會心理學機制,分享了圍繞宣傳研究的心理學成果,揭示了宣傳的本質是認知操縱。最後,從讀者的需求出發,提出了有效抵制認知操縱的方法。 了解宣傳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夠幫助我們形成面對宣傳的正確態度,做宣傳時代里的獨立思考者。作者簡介
阮江平,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畢業后即進入新華社《參考消息》報社擔任翻譯,從事英譯漢工作近20年。曾參与翻譯的圖書包括《對我們生活的誤測:為什麼GDP增長不等於社會進步》《高效能人士的領導準則》《書與畫像》《未來之路》等。目錄
創作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