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生態保護新重擔 熊文 97875492512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長江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4925122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扛起生態保護新重擔
ISBN:9787549251223
出版社:長江
著編譯者:熊文
叢書名: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叢書.重慶篇
頁數:188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350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重慶綠色發展的歷史、戰略意義以及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明確了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戰略定位,介紹了重慶典型區域、工業園區及流域綠色展規劃,全面展示了重慶在綠色發展中取得的成果。並且詳細分析了重慶在綠色發展中的戰略舉措,從綠色產業、宜居環境構建、資源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創新等方面展現了重慶作為。後對重慶綠色發展績效關鍵指行瞭解讀,梳理了重慶綠色績效評價,為重慶綠色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和實施路徑。

目錄

第一章 重慶市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戰略定位
第一節 重慶市綠色發展歷史
一、城市發展歷史
二、”“
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第二節 重慶市綠色發展戰略意義
一、深入貫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思想
二、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生態經濟發展戰略
第三節 重慶市綠色發展政策體系
一、沿江綠色發展核心城市
二、互聯互通戰略支點
三、三大增長極重要主體
四、內陸開放高地
第二章 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現狀
第一節 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一、經濟發展概況
二、社會發展概況
第二節 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二、生態環境保護仍然任重遠
第三節 重慶市綠色發展狀況
一、綠色經濟加快發展
二、綠色生活成為風尚
第三章 重慶市綠色發展生態環境約束
第一節 能區劃空間管控
一、科學能區域、加快建設能區
二、能區規圖
三、能區價值解讀
四、影響和意義
第二節 生態紅線限制條件
一、管控面積
二、基本格局
三、主要類型和分佈範圍
四、組織實施
第三節 “三線一單”管控要求
一體要求
二、分區管控
三、工作要求
四、保障措施
第四章 重慶市綠色發展戰略舉措
第五章 重慶市區域綠色發展
第六章 重慶市綠色績效評價
第七章 重慶市政策建議與實施途徑

前言/序言
在中國版圖上,有這樣一片區域,形似巨龍,日夜奔騰,浩浩蕩蕩,這就是大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長江。
長江全長6300余km,滋養了古老的中華文明;流域面積達180萬km2,哺育著超1/3的中國人口;兩岸風光旖旎,江山如畫;歷史遺跡綿延千年,熠熠生輝。長江是中華民族的自豪,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徵。
不僅如此,長江以水為紐帶,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一條黃金水道,串聯起沿江11個省(直轄市),支撐起全國超40%的經量,是中國
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
一直以來,深深牽掛著長江,竭力謀劃著讓長江永葆生機活
力的發展之道。
16年1月5日,重慶,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出長江大保護的強音:”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芽。
18年4月26日,武漢,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正確把握”五大關係”,以”釘釘子”精神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 “,推動長江經濟帶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全國高質量發展,擘畫出新時代中國發展新坐標。
年11月14日,南京,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伴隨著的號召,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從”推動”“深入推動”走向”全面推動”,沿長江11省(直轄市)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短短幾年,一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正在崛起。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施細則》《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18-年)》等覆蓋全域的長江經濟帶
省際協商合作機制逐步建立,共抓大保護的合力正在形成。我們更欣喜地看到,在以城市群為依託的區域發展戰略指引下,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等區域城市群的帶動輻射影響之下,一批城市正迅速崛起。在和沿江各省(直轄市)共同努力下,長江經濟帶正釋放出的巨大經濟活力。雖成效顯著,但挑戰猶存。在該系列叢書的梳理中,我們也發現了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壓力正持續加大、綠色產業轉型壓力依舊巨大。為此,我們尋找了德國萊茵河治理、澳大利亞獵人河排汙權交易、美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補償、美國”雙岸”經濟帶的產業合作等多個國外綠色發展案例,希望為國內長江經濟帶城市綠色發展提供借鑒。
編 者

摘要
第一章 重慶市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戰略定位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面積8 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26區、8縣、4自治縣)。人口以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長江橫貫全境,流程691千米,與嘉陵江、烏江等河流交匯。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山等壯麗景觀。
重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餘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北宋崇甯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1891年,成為中國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1929年,正式建市。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國民政府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為代表的南方局在重慶負國統區、港澳及地區的組織和統一戰線工作,形成的精神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民盟、民建、九三學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三民主聯合會均在重慶成立。
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直轄市。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為中央直轄市,是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後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成為個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為帶動西部地區及長江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實施百萬三峽,1997年3月,八屆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