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四十年 李梓郡著 97871040520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戲劇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87
商品編號: 978710405205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民族歌劇四十年
ISBN:9787104052050
出版社:中國戲劇
著編譯者:李梓郡著
頁數:274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84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中國民族歌劇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表演史論梳理,以文化自信視域和角度來探索與總結民族歌劇表演藝術及相關理論。在借用「文化碰撞理論模式」分析中西歌劇(戲劇曲藝)藝術的結構關係中,可以看出「文化碰撞論」在概括、揭示民族歌劇生成的文化背景,分析藝術家在表演實踐中形成的寫實與寫意辯證統一和多元演唱技法兼備兼善等問題上,所具有的闡釋優勢和理論意義。為民族歌劇的表演者和學習者提供一種可供借鑒的理論視角和可資參考的藝術思路。

作者簡介

李梓郡,山西臨汾人,2017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獲藝術學博士學位。現為山西電影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歌劇史、歌劇美學、歌劇表演理論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參与國家社科項目1項、國家藝術基金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曾在《文藝研究》《當代電視》《藝術評論》《當代電影》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的緣由與意義
第二節 相關概念界說
一、中國歌劇
二、中國民族歌劇
三、民族歌劇表演藝術
第三節 研究現狀與方法
第一章 新時期以來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發展概述
第一節 復甦與繼承(1976--1996)
一、文藝思想的解放
二、西方表演思潮的深入影響
三、多元探索之《黨的女兒》
第二節 借鑒與融合(1996--2006)
一、正歌劇表演藝術的經驗
二、音樂劇表演藝術的經驗
三、表演蓄積的釋放——《野火春風斗古城》
第三節 創新與發展(2006--2016)
一、創新發展的文化環境與民族歌劇復排簡況
二、《江姐》——紅岩精神的現代詮釋
三、《白毛女》——延安文藝的現代重構
四、《小二黑結婚》——「山藥蛋派」的現代傳承
第二章 新時期以來民族歌劇表演藝術家個案研究
第一節 傳統戲曲「唱念做」的融合借鑒——孔德成表演藝術
一、在《白毛女》中的表演及楊白勞形象塑造
二、在《白毛女》中的歌唱藝術
三、孔德成對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影響
第二節 高素質「民美戲」的自由轉換——彭麗媛表演藝術
一、在《黨的女兒》中的表演及田玉梅形象塑造
二、在《黨的女兒》中的歌唱藝術
三、在其他歌劇中的經典演繹
四、彭麗媛對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貢獻
第三節 舞台表現的高度「生活化」——戴玉強表演藝術
一、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表演藝術
二、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歌唱藝術
三、楊曉冬舞台形象的塑造
四、在其他歌劇中的經典演繹
五、戴玉強對中國歌劇表演藝術的影響
第四節 「寫實」原則下的綜合技術運用——雷佳表演藝術
一、在《白毛女》(2015版)中的表演藝術
二、在《白毛女》(2015版)中的歌唱藝術
三、用聲音塑造人物
四、在其他歌劇類型中的經典演繹
五、雷佳對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影響
第五節 其他著名演員的表演藝術
一、黃華麗:「民美並蓄」的楊母
二、吳碧霞:「中西合璧」的小芹
三、程桂蘭:「多元兼善」的玉梅
四、表演藝術新銳的湧現
第三章 新時期以來民族歌劇表演理論的探索
第一節 民族歌劇表演三個初創理論概述
一、文化碰撞理論模型及中西歌劇(戲曲曲藝)藝術碰撞論
二、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寫實寫意辯證統一論
三、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多元演唱技法兼善論
第二節 同源與借鑒——與戲曲結緣
一、「唱」——「多聲腔」的參与
二、「念」——民族式的「宣敘」
三、「做」——寫意式的表演
第三節 趨同與吸收——容括西方歌劇質素
一、「聲」——用「聲音」塑造角色
二、「台」——用「潛台詞」構思角色
三、「表」——用「體驗」接近角色
第四節 求同與存異——建構表演理論的基本路徑
一、以戲曲聲腔詮釋人物性格
二、以體驗演說表達人物情感
三、以虛實結合塑造人物形象
第四章 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現狀與前景
第一節 藝術審美朝向對受眾的引導
第二節 一度創作——作曲家的使命
第三節 二度創作——表演本質的提高
一、「表演基礎」歌唱的確立
二、「動詞核心」情感的捕捉
三、「歌劇總譜」思維的建立
第四節 「嘗試」——接通的意義
一、培養模式的接通
二、院團創演的接通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居其宏教授訪談錄
附錄二 歌劇表演藝術家孔德成訪談錄
附錄三 歌劇表演藝術家雷佳訪談錄
附錄四 「首屆中國歌劇節」活動紀實
附錄五 「第二屆中國歌劇節」活動紀實
附錄六 「首屆北大歌劇論壇」會議記錄摘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