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間音樂結構研究 基於三種民族音樂的田野調查 廖婧著 978752270745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2270745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南方民間音樂結構研究 基於三種民族音樂的田野調查
ISBN:9787522707457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廖婧著
頁數:248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826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綜合運用音樂學與民族學的結構理論對南方民間音樂結構進行研究,並以納西古樂、布依族「筆管歌樂」和侗族大歌為典型田野案例,以期推動南方民間音樂結構的系統化研究。本書認為音聲結構是南方民間音樂風格形成的直接來源,時空結構是音聲結構的存在基礎,意境結構是音聲結構與時空結構的綜合體現與延伸。本書進一步提出,南方民間音樂的結構形態是一種「黏性發展」形態,正是此形態造成了南方民間音樂質樸細膩的風格。

作者簡介

廖婧,女,1990年10月生,博士,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生導師。2015—2018年就讀於中南民族大學,師從柏貴喜教授,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專業,2018年6月獲法學博士學位。目前主要從事民族藝術與古箏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國家民委項目,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以及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相關研究述評
(一)音樂結構的相關研究
(二)納西古樂的相關研究
(三)布依族「筆管歌樂」的相關研究
(四)侗族大歌的相關研究
(五)簡要評論
三 研究意義
(一)學術意義
(二)現實意義
四 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總體框架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
(三)總體框架
(四)重點與難點
五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 借鑒理論
(一)音樂學結構理論
(二)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結構理論
七 理論假設
八 創新與不足
(一)創新之處
(二)不足之處
九 田野點與田野調查經歷
(一)納西古樂的田野點選擇與調查經歷
(二)「筆管歌樂」的田野點選擇與調查經歷
(三)侗族大歌的田野點選擇與調查經歷
第一章 南方民間音樂概述
一 南方民間音樂的類型
(一)民間器樂
(二)民間「歌樂」
(三)民間歌曲
(四)舞蹈音樂
(五)戲曲音樂
二 南方民間音樂的風格
(一)質樸有序
(二)細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民間器樂的結構
——以納西古樂為中心
一 納西古樂概述
(一)納西古樂的歷史淵源
(二)納西古樂的發展現狀
(三)納西古樂的表演背景
二 納西古樂的音聲結構
(一)以套曲為主的曲式
(二)以羽調式為主的調式
(三)以加花變奏為主的旋法
(四)以2/4拍為主的節拍
(五)採用一字多音的漢語配唱
三 納西古樂的時空結構
(一)納西古樂的時間結構
(二)納西古樂的空間結構
(三)納西古樂的時空互動關係
四 納西古樂的意境結構
(一)溝通聖俗的媒介
(二)納西古樂的意境顯現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民間「歌樂」的結構
——以布依族「筆管歌樂」為中心
一 「筆管歌樂」概述
(一)「筆管歌樂」的歷史淵源
(二)「筆管歌樂」的發展現狀
(三)「筆管歌樂」的表演背景
二 「筆管歌樂」的音聲結構
(一)復腔段的曲式
(二)五聲徵調式
(三)合頭換尾及「魚咬尾」的旋法
(四)以二拍子為主的節拍
(五)採用一字多音的布依語演唱
三 「筆管歌樂」的時空結構
(一)「筆管歌樂」的時間結構
(二)「筆管歌樂」的空間結構
(三)「筆管歌樂」時空互動關係
四 「筆管歌樂」的意境結構
(一)傳遞愛情的媒介
(二)「筆管歌樂」的意境顯現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民間歌曲的結構
——以侗族大歌為中心
一 侗族大歌概述
(一)侗族大歌的歷史淵源
(二)侗族大歌的發展現狀
(三)侗族大歌的表演背景
二 侗族大歌的音聲結構
(一)分節歌性質的多段聯體
(二)支聲型復調織體與持續音襯托式主調織體
(三)五聲羽調式
(四)「一串珠」與大跳相結合的旋法
(五)變化拍子較多的節拍
(六)採用侗語「吟腔」演唱
三 侗族大歌的時空結構
(一)侗族大歌的時間結構
(二)侗族大歌的空間結構
(三)侗族大歌的時空互動關係
四 侗族大歌的意境結構
(一)倫理情感的表達
(二)侗族大歌的意境顯現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南方民間音樂的共性結構及形成條件
一 南方民間音樂的共性結構
(一)以腔段為核心的套曲形式
(二)以五聲音階為調式基礎
(三)游移性的中立音
(四)多聲部形態
(五)細膩漸變的旋法
(六)即興手法
(七)濃厚的腔韻
二 南方民間音樂結構形成的條件
(一)南方民間音樂結構形成的自然條件
(二)南方民間音樂結構形成的人文條件
本章小結
結論
一 結構是南方民間音樂風格形成的關鍵性因素
二 南方民間音樂結構是系統的活態的獨立結構
三 「黏性發展」:南方民間音樂的結構形態
附錄A:樂譜
樂譜1 納西古樂(洞經音樂大調)《紫微八卦》
樂譜2 納西古樂(洞經音樂小調)《浪淘沙》
樂譜3 納西古樂(白沙細樂)《篤》
樂譜4 納西古樂(白沙細樂)《三思吉》
樂譜5 布依族「筆管歌樂」《八月筆管九月簫》
樂譜6 布依族「筆管歌樂」《三國英雄是馬超》
樂譜7 侗族大歌(鼓樓大歌)《有歌不唱真可惜》
樂譜8 侗族大歌(禮俗大歌「攔路歌」)《唱歪歪歌你唱不過我》
樂譜9 侗族大歌(聲音大歌)《蟬之歌》
附錄B:調研照片
一 納西古樂
二 布依族「筆管歌樂」
三 侗族大歌
參考文獻
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