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綜合運用音樂學與民族學的結構理論對南方民間音樂結構進行研究,並以納西古樂、布依族「筆管歌樂」和侗族大歌為典型田野案例,以期推動南方民間音樂結構的系統化研究。本書認為音聲結構是南方民間音樂風格形成的直接來源,時空結構是音聲結構的存在基礎,意境結構是音聲結構與時空結構的綜合體現與延伸。本書進一步提出,南方民間音樂的結構形態是一種「黏性發展」形態,正是此形態造成了南方民間音樂質樸細膩的風格。作者簡介
廖婧,女,1990年10月生,博士,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生導師。2015—2018年就讀於中南民族大學,師從柏貴喜教授,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專業,2018年6月獲法學博士學位。目前主要從事民族藝術與古箏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國家民委項目,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以及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