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上篇,首先以繪畫、雕塑、音樂、文學、影視等領域的中外經典作品為例,詳細分析了藝術的形象性。然後以莫扎特、貝多芬、柴科夫斯基、肖邦四位音樂家為例,說明了藝術作品中情感的表達。最後以古今中外的音樂、繪畫、戲劇作品為例,介紹了藝術美的表現形式,即優美與崇高、悲劇和喜劇、朦朧之美和變化之美。 本書下篇的主要內容,是藝術的美育功能,即通過藝術審美實現的教育目標。作者簡介
沈致隆,物理化學教授,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化學系主任,教育部第四屆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專家講學團成員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昌大學等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訪問學者。現任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人文講壇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兼職教授。專著和譯著有《親歷哈佛》《音樂文化與音樂人生》《多元智能》《智能的結構》《重塑真善美》等。目錄
上篇 藝術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