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了自明中晚期至清朝末期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忠義題材美術作品存在的社會大環境、呈現出來的形態與特色、存在的空間及傳播的路徑,更專門研究了這些作品具體的題材來源以及其創作主體的情況。作者結合美術的教化功能在明清主流美術中衰退的事實、背景、影響,對其內在價值觀及相關因素進行了剖析,探討了忠義題材美術作品存在的社會與藝術功能,揭示了「成教化,助人倫」的中國美術傳統和「禮失而存諸野」的文化意義。作者簡介
邵捷,1978年生,女,祖籍浙江慈溪,現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史論系講師,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美術學,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美術史和佛教藝術史。 2014年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中國繪畫創新機制研究——以畫史為依據」;參与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敦煌壁畫榜題底稿校注與研究」(第二序位)等多個課題。在各級期刊發表過學術論文三十余篇。目錄
第一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