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伍爾夫1915年至1941年間寫的日記,真實記錄她33歲到59歲人生中的高光和深淵,包括代表作的出版、與靈魂伴侶倫納德的情誼、和女友薇拉的故事、抑鬱症的複發、去世前的最後時光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家長里短、文藝圈的奇聞逸事,也有創作時構思的變化和對他人作品的見解。以極其敏銳而細膩的筆觸捕捉所思所悟,文字時而活潑,時而刻薄,時而沮喪,讓讀者得以窺見這位傳奇女作家內心深處的秘密花園。內容簡介
女人為何需要《一間自己的房間》?伍爾夫日記里袒露全部心跡,在精神疾病的困擾和連綿戰火的威脅下審視每一個日子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濺,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我意識到自己不需要任何刺激就能如此快樂,而我曾經以為是那些刺激構成了幸福。我和L一直爭論是不是工作的唯一意義就是讓勞動者感到幸福。如今我寫作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喜歡,而且我一點兒也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寫日記,就像撓癢;如果寫得順暢,就像泡澡。」1915年至1941年,從33歲到59歲,從和靈魂伴侶倫納德成立霍加斯出版社、建立「布魯姆斯伯里」文學團體,到倫敦的家因「二戰」空襲被摧毀,選擇投湖自盡。伍爾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抵抗這個世界,而思考就是她的抵抗。作者簡介
伍爾夫,英國現代主義作家,「二戰」時成為倫敦文學界的重要人物。她解構傳統小說,採用意識流寫作手法,注重描寫人物的心靈世界和內在精神,加西亞·馬爾克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等作家都受到她的影響。她深切關注女性議題,在作品中對女性及兩性關係等進行深入觀照和思考,啟發了後來的波伏瓦等其他女性主義作家。直到今天,她的作品依然鼓舞女性追求獨立與自由。目錄
19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