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想象一下沒有金錢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朋友、家人又會如何看待你?德國作家、心理諮詢師、「不消費主義」踐行者海德瑪麗以二十年的人生試驗回答了這些問題,也為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甚囂塵上的現代社會提供了另一類生活的答案。 本書是海德瑪麗的個人自傳,講述了其從二戰的童年時期到踐行「不消費主義」的晚年,七十多年的人生故事。戰火紛飛和飢荒頻襲的童年,讓她從小就開始思考生存和金錢之間的關係。成年後她當過享有政府津貼的小學老師,深受學生愛戴,卻始終對當局的教育理念抱有懷疑,15年後轉行做了心理醫生,卻又更進一步為現代人心靈空虛問題之嚴重而擔憂。她創建立了不使用金錢、以勞動換服務的「供求交換中心」,試圖重建地方社區人與人的信任、互助關係。在這一過程中,她逐步發展出了極簡主義生活模式,由此開始了二十一年無住房、無消費的人生試驗,受到歐洲各大媒體的關注。隨著其影響力的擴大,她所提倡的環保、不消費主義理念在全球各國都得到不少年輕人的響應和追隨,也啟發了更多人重新思考人生與自由的含義。內容簡介
從一個立志改變世界的難民小女孩,到無數青年的精神偶像。 二十年無車無房無保險,她卻過得比任何人都富足。 不被金錢束縛的自由真的可能嗎? 對一些人而言,她的活法是一種挑釁; 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她卻提供了一種答案。在物慾橫流、消費至上的現代社會中,卻有這樣一群被稱為不消費主義者的人,他們主動選擇了一種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拒絕資本主義消費體系的裹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被眾多人視為榜樣的是一位名為海德瑪麗·施韋爾默的德國老太太。 海德瑪麗1942年出生於東普魯士,兩歲時為躲避二戰戰火舉家逃難,在顛沛流離的難民生涯中體會到貧富不均的炎涼世態,並立志改變這一金錢至上的世界。她曾擔任過小學教師、心理諮詢師,開創了不使用貨幣、以個體勞動直接換取服務的「供求交換中心」並風靡德國。此後她進一步挑戰人類追求安全感的本能,散盡家產,以「交換服務」過上了一種不使用貨幣的生活,直到生命盡頭。這一「以自己為方法」的試驗為其招來不少質疑的同時,也因其真誠與勇氣贏得了許多年輕人的敬仰和效仿,並推動了全球不消費主義風潮的興起。 本書為海德瑪麗晚年自傳,曾被譯為多國語言熱銷,並於2008年獲得義大利蒂齊亞諾·泰爾扎尼和平獎。作者簡介
海德瑪麗·施韋爾默(1942-2016),德國作家、心理諮詢師、不消費主義倡導者。出生於東普魯士的梅梅爾,曾做過小學教師,接受過心理治療師培訓,並在多特蒙德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診所。1994年,她創立了「供求交換中心」。兩年後,她放棄了自己的財產,踐行不消費主義,直到生命的盡頭。其自傳作品一經出版即在德國成為暢銷書,並被翻譯成英語、荷蘭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韓語、日語等多種版本。目錄
第一章 學習生涯及流浪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