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內與外 陳曉明著 97872181581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東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68
商品編號: 978721815811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小說的內與外
ISBN:9787218158112
出版社:廣東人民
著編譯者:陳曉明著
叢書名:陳曉明文集
頁數:592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70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中,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馬原的虛構、格非的語言風格和突出的敘事方法、余華的棄絕經驗、蘇童的歷史感與美學風格的雜糅、阿城的尋根、王安憶虛實結合、白先勇的抒情言志、鐵凝的自我相異性、王小波的性、區隔與荒誕、九十年代底層的顯露和動刀暴力美學的回歸、王朔帶來的文學大眾化,到賈平凹和劉震雲對鄉土中國文化想象的終結及去鄉愁,以及莫言作品透發其世界觀的獨特性和深刻性及修辭的解放性。作者通過文本,接近文本最能激發閱讀興趣和想象力的那些關節,透視出中國當代文學發生的藝術變革,可感可觸。

作者簡介

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過知青經歷,後上大學(1977級),後讀研究生,其間從事過教學和研究工作。1987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先鋒派文學和後現代文化理論等。著有《表意的焦慮》等10多部著作,發表論文評論200多篇,200多萬字;並在歐美學術刊物Boundary 2等發表英文論文多篇。主編編選叢書文叢多種。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文學評論家獎項。1995年至1998年先後在英國、荷蘭、德國等地的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做研究和訪問講學。1992年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纂的《世界名人錄》等辭典。

目錄

第一輯 小說的內與外——重建文本細讀的批評方法
導言:重建文本細讀的批評方法
第一章·「重複虛構」的秘密
開頭、題詞以及「我就是那個叫作」
老人、我的經驗與困難的虛構
「我幹了」疾病與愛欲
神祇、槍與時間
不可能的虛構
第二章·小說的真相與謀殺小說
《褐色鳥群》中的「真相」
真相與小說的敘述本質
死亡、記憶與可變異的重複
格非小說的現代蹤跡
第三章·棄絕與不可能的經驗
在細雨中呼喊:棄絕的經驗
挑戰倫理底線:父親與家的棄絕
關於棄絕的文學譜系
克爾凱郭爾的棄絕與小說的不可能經驗
第四章·慾望、暴力與頹廢
農業文明的最後書寫:生殖與歷史頹敗
現代性歷史的強有力穿透:革命與暴力
父與子:階級與血緣的錯位
頹廢美學與歷史的風格化隱喻
第五章·「尋根」與知青記憶
「吃」與「棋」的文本涵義
知青的創傷記憶與文化尋根
平淡化的敘事與戲劇性效果
「尋根」的意義與歧義
第六章·身份政治與隱含的壓抑視角
小說中的文化空間:大上海與小弄堂
文化認同與「慾望」書寫
另一個文化情境中的認同危機
王安憶的敘事譜系,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第七章·「沒落」美學的古典性與現代面向
《遊園驚夢》表徵的「沒落」意識
藍田玉與「沒落」女性的群體形象
現代主義的陷落與沒落的還魂
沒落美學在現代的陷落
第八章·自我相異性與浪漫主義幽靈
「遠」的敘述學:「仁義」還是他者化的視點?
「本己之己」與女性的共同體
女性的「她者」譜系:生命本原的神話
文學史的回望:現代浪漫主義的幽靈?
中國當代敘事文學的敞開面向
第九章·消極自由的退路:性、區隔與荒誕
病態的性文化與反壓抑的敘事
逃脫與消極自由的可能
空間的區隔與向死的愛欲
自由、荒誕與虛無,這奇怪的三人轉
第十章·「動刀」的暴力美學
「動刀」在當代小說敘事中的決定作用
「動刀」與激進現代性的暴力敘事
曖昧的正義:暴力的美學化
動刀的花招:暴力美學的解脫?
另一種刀法或針的妙用:西方的文學經驗
第十一章·「文學已死」與越界之寫
「文學已死」的歧義
千歲之寒:王朔預示的寫作絕境
絕境中的文學:向死而生與越界之寫
絕境、越界的哲學闡釋
第十二章·穿過本土,越過「廢都」
穿過地域文化的「性情」
《廢都》的文化想象與批判性情境
從《廢都》到《秦腔》:閹割的必要
越過廢都之後:歷史與美學的終結
落地成形:《古爐》的爐火純青
第十三章·「喊喪」、倖存與去歷史化
引言:當代鄉土敘事的「喊喪」聲調
倖存的孤獨:對友愛或家庭倫理的解構
去歷史化:鄉土中國的另類現代經驗
他者的倫理:個體醒覺意識或另類現代性
無法敘述的敘述:漢語小說的另類可能性
結語:「喊喪」或者「去鄉愁」
第十四章·「在地性」與越界
在地的尋根:對潮流的介入與超越
越界的世界觀:暴力與正義博弈的視角
解放性修辭:漢語言的自由與越界
第十五章·「逃離」與文本敞開的浪漫主義
逃離:西方文學的一個內在經驗
逃離:哲學的與文化根基的解釋
逃離: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新故事
逃離:文本修辭暗示的路徑
逃離:晚郁時期的超脫與自由
附:後記
第二輯 小說時評(節選)
序言·文學批評的位置與品格
第一章·無望的超越:從深度到文本策略
第二章·歷史在別處:《風過耳》與「新時期」的終結
歷史的殘局:缺席者與被遺棄者
垮掉的一代:文化流氓與文化英雄
勉強的理想:「傳統性」與「階級論」
多元的時代:進取者與逃逸者
結語:纏綿的輓歌
第三章·直面苦難:重寫鄉土中國
第四章·個人記憶與歷史布景
被理性摺疊的個人記憶
暫時的過渡:現代意識的誘惑
尋根:瘋狂的石榴樹
第五章·現代派的本土化訴求
第六章·后歷史的焦慮
遺忘
民間神話
侯后毅
馮蒙
嫦娥、羅宓和曲平
靈魂轉世
符號化人物
開放性文本
虛構的危機或審美的焦慮
第七章·分裂的鄉土中國
第八章·跨越紅土地
第九章·卓爾不群:又見廣西三劍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