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轉型與文學的世紀嬗變 吳秀明 978752270614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704
商品編號: 978752270614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化轉型與文學的世紀嬗變
ISBN:9787522706146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吳秀明
叢書名: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書系
頁數:756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69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浙江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教師研究論文之彙編。所收時間,上始1982年,下迄2018年。內分「問題與方法」「思潮與現象」「作家與作品」「作家與作品(浙籍)」「影視與文學」「出版與文化」六個部分,共計文章58篇。其主體內容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同時還包括影視、編輯與出版等。「前言」對浙江大學(含原先老杭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發展歷程及其學術個性和特色,作了全面的歸納和梳理。

目錄

前言
一 問題與方法
當代文學研究應該與如何「及物」
批評與史料如何互動
對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與啟蒙關係的一種反思
新時期以來文學中非常態民間主體形象塑造
「公眾之夢」與公共夢幻空間的建構
歷史題材小說的道德抉擇
冷戰、南來文人與現代中國文學
從歷史真實到現代消費的兩度創造
論跨媒介敘事的版權衝突與調適
二 思潮與現象
新時期啟蒙敘事的師者形象衍變
從巴金及其信仰變化透視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視界
小資產階級原罪意識的誕生、規訓與救贖
再論後期創造社與福本主義之關係
論後期創造社與魯迅對辛克萊文學宣傳論的接受
「十七年」文學的矛盾性特徵
「十七年」歷史文學的價值重估
論電視劇審美的道德化現象
印刷媒介數字化與文化傳遞模式的變遷
三 作家與作品
評格非《人面桃花》等三部曲中烏托邦敘事建構
胡適《上山》與魯迅《過客》對照記
論《邊城》
《湘行書簡》與《湘行散記》合論
作為「美食家」的汪曾祺
論賈平凹改革小說中的男女關係
朱天文的文學創作精神流變
跨界行旅與溫瑞安武俠小說創作的關係
評近年來的歷史小說創作
「人的文學」理論基點與民國文論體系構架
四 作家與作品(浙籍)
魯迅與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
論魯迅在日本期間對尼採的接受與思想變化
論魯迅對海派文化的批判
魯迅與新時期文化小說
現代文學史中的魯迅形象
魯迅啟蒙意識中的視覺性
魯迅筆下日本形象之鏡觀
魯迅與早期「左聯」關係考論
茅盾與革命文學派的「現實」觀之爭
柔石小說:革命時代的啟蒙
江南文化與中國現代抒情文學
「浙東學派」思想與精神對中國新文學發生的影響
五 影視與文學
論夏衍30年代的電影文學創作
女性與現代海派電影中的性別敘事
論中國電視劇的文學化生存
電視劇藝術本體論
論電視劇敘事之精神
中國電視劇50年審美形態之嬗變
2015年歷史題材電視劇述評
視覺文化觀照下的周星馳「無厘頭」電影
冷戰時期的星港兩地電影及其互動
六 出版與文化
社群效應與圖書出版產業新態
數字出版贏利模式研究
出版社數字內容管理平台的構架與實施
數字出版人才培育的多維探討
數字閱讀產業版權秩序的構建
論融合趨勢下的出版法制建設
創意產業發展中的版權困境及解決路徑
語言、閱讀與出版變遷
上海《晨報》副刊《每日電影》的公共領域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