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士風遞嬗與古文變遷研究 李偉著 978757320508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古籍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78
商品編號: 978757320508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晚唐五代士風遞嬗與古文變遷研究
ISBN:9787573205087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李偉著
頁數:443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68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將晚唐五代的古文變遷作為中唐古文革新與北宋中期古文繁盛之間的重要過渡,補充了唐宋古文發展歷程中的歷史鏈條,不僅回答了古文在中唐之後衰落而至北宋中期復振的歷史原因,而且溝通文學研究的「內因」與「外因」,充分結合時代風氣、士風精神與思想嬗變等社會文化因素,對晚唐五代時期的古文變遷作出全面深入的文化闡釋。

作者簡介

李偉,1982年生,籍貫山東兗州,201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后在山東大學文學院從事博士后合作研究,已出站。先後就職于濟南大學文學院和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現為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計劃」、濟南市和山東省高層次人才專家庫,系山東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山東省古典文學學會理事,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東海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學文化、漢魏六朝唐代文學史和中國古典散文史。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面上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特別資助項目、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山東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項目、全國古籍整理專項等國家級和省部級以上項目7項,出版《文儒演生與文脈傳承》《以文化人:齊魯文化與中國人文智慧》《齊魯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導論》《中國近代女性文學大系·詩詞卷》等著作7部,在《中華文史論叢》《山東大學學報》《中南民族大學學報》《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山東社會科學》《中國詩學》和《光明日報》等CSSCI期刊和重要報刊上發表論文近50篇,相關成果獲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濟南市社科成果二等獎、山東省奎虛圖書獎等獎項。

目錄


緒論:晚唐五代古文的概況與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晚唐五代古文概述
第二節 晚唐五代古文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一、歷史評論與國內成果
二、日本與美國為代表的國外成果
第三節 本書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唐五代時期古文之「道」的內涵及其影響
第一節 古文中「道」的內涵與政治形勢之關係
一、晚唐五代古文中的雅頌觀念
二、「居安思危」的政治觀與晚唐五代古文的諷喻觀念
三、餘論:晚唐五代古文與寒士仕進
第二節 頌美盛世與諷喻現實——晚唐五代古文中的兩種趨向及其文學呈現
一、雅頌緣飾的禮樂觀念與晚唐古文
二、諷喻現實的文學觀與晚唐古文創作
三、餘論:皮日休古文中的諷喻與雅頌
第二章 「子學精神」與中晚唐五代文道關係的演變
第一節 從子書創作傳統看「子學精神」
第二節 「子學精神」與中唐古文先驅創作中的文道關係
第三節 「子學精神」與韓、柳古文中的文道關係
第四節 「子學精神」與晚唐五代古文中文道關係的演變
第三章 韓門弟子的古文創作
第一節 「精於理」和「練于辭」——李翱、皇甫浞師韓傾向的同異
一、李翱古文創作中的文與道
二、皇甫浞古文創作中的文與道
三、李翱、皇甫浞古文思想的共通性及其與韓、柳古文觀念的差異
第二節 孫樵古文的藝術創變及其理論觀念
一、孫樵對文道關係的認識
二、孫樵古文中的藝術新變
三、孫樵古文中的聲韻特徵
第四章 晚唐前期文人的古文創作
第一節 杜牧的古文創作與中晚唐儒學轉向
一、杜牧古文創作的時間
二、杜牧古文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
三、杜牧古文內容特徵溯源
第二節 晚唐前期古文創作的思想特徵與文學表現——以李商隱與劉蛻為中心
一、李商隱、劉蛻古文中重視思想個性和現實意義的特徵
二、李商隱和劉蛻古文中的藝術新變
第五章 士風嬗變與晚唐五代古文創作
第一節 晚唐前期的士風探討與古文創作
一、晚唐前期士風內涵的理論探討
二、晚唐前期士風革新的途徑
三、晚唐前期士風探討的現實原因
四、晚唐前期士風革新對古文創作的影響
第二節 小品文的興起與唐末寒士文學
一、唐末小品文作家的階層特徵
二、唐末小品文的緣起和諷刺精神
三、唐末寒士文學的社會意義
第三節 士人諫諍精神與五代時期的諫議奏疏
一、北宋時期「五代觀」的演變
二、奏疏的體制要求以及唐代奏疏發展概述
三、士人諫諍精神與五代奏疏的特點
第六章 晚唐五代時期古文創作的文體新變
第一節 辭不尚奇,切于理也——唐末五代小品文的內容特徵與文學特色
一、現代「小品文」概念的內涵
二、唐末五代小品文的內容特徵
三、唐末五代小品文的藝術特色
第二節 作為古文的晚唐墓志銘的演進
一、墓志銘體制的基本要求和定義
二、晚唐墓志銘的創作概觀
三、晚唐墓志銘在藝術上的繼承與新變
第三節 中晚唐五代時期「廳壁記」的創作演變
一、文體論探討中的「記」體文
二、中唐「廳壁記」創作觀念的轉型
三、晚唐五代「廳壁記」的藝術演變
第七章 中晚唐五代時期江西地區古文的發展及其原因
第一節 中唐時期江西地區古文創作的特點
第二節 晚唐五代江西地區古文的發展與演變
第三節 中晚唐五代江西古文得到發展的原因
附錄:中晚唐五代時期江西地區代表文人及其著作簡表
第八章 從「韓、李』』並稱看晚唐五代至北宋中期古文發展的趨勢
第一節 歷代文評中的「韓、李」並稱
第二節 韓愈、李翱古文思想的比較及其在北宋的延伸
第三節 王通的儒學地位提升之再思考
結語
參考書目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