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近十年間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應用語言學(軟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硬科學)方向的實證研究論文(IMRD結構)各三十篇為語料,在語用身份論的指導下,結合現有學術引用分析框架,提出學術引用參与語用身份建構的分析框架,對自建研究論文語料庫中的身份建構動機、引用參与建構的身份類別、建構方式和影響因素進行以定性為主的分析,對引用頻次、引用方式等進行以定量為主的分析,並使用問卷和訪談輔助論證研究結果和結論,最後對比了應用語言學和計算機學科語料在建構身份的類別和方式上的差異。 本書基於語用身份論,從身份建構角度發掘學術引用的深層動機,闡釋特定引用方式的選擇動因以及學科差異。研究綜合運用了文獻、問卷、訪談、語料分析等手段,具體考察了學術引用以及參与建構的身份類型、分佈特徵、具體話語實踐方式以及學科差異。從理論上看,本書豐富了學術話語研究,建立了學術引用行為和作者身份建構的聯繫,提出了學術引用行為與身份建構的操作性分析框架,拓展了語用身份論研究。從應用上看,本書可幫助寫作者增強引用時的身份意識,改善引用效果,並可為學術寫作教學提供有益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作者簡介
張立茵 南京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學博士,現任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赴美國偉谷州立大學訪學,任美國西北拿撒勒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語用學、學術寫作、二語習得與教學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教育部語合中心委託項目1項、陝西省教育廳及校級教學科研項目4項,並作為主要參与人參與各級教學科研項目十余項。多次獲得省、校級教學獎項,如第六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英語類專業組)陝西省賽區商務英語組一等獎、西北大學第十一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文科組一等獎等。目錄
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