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評價、機制與效應》共分為10個章節。第1章是緒論,主要介紹了該書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第2章重點分析了產融結合文獻綜述,運用Cite Space可視化計量軟體,從發文數量、國家、作者和關鍵詞等多維度展開可視化分析,梳理和分析國內外產融結合研究的發展脈絡。第3章介紹了產融結合的發展歷程以及主要模式,揭示了產融結合的動因以及影響因素理論,並以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為例,介紹了產融結合的特點與啟示,最後闡述了產融結合的效應理論和風險管理。第4章以浙江省四家製造業企業為案例,揭示浙江製造業企業推進產融結合的實踐與探索情況。第5章主要分析了產融結合效率測度及區域特徵,重點介紹了產融結合效率測度方法、測度指標、描述性統計、單位根檢驗、產融結合效率測度結果、空間相關性等。第6章主要分析了勞動分工、經營成本與產融結合效率,重點梳理了勞動分工對產融結合效率的影響機制、實證檢驗、機制研究、異質性分析等。第7章主要分析了金融支持、企業融資約束與產融結合效率,重點梳理了相關的實證檢驗、機制研究、異質性分析等。第8章主要分析了稅收政策、企業創新與產融結合效率,運用了實證檢驗、中介效應模型等方式。第9章主要分析了產融結合效率的經濟效應,重點梳理了產融結合效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的影響機制,實證檢驗了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第10章從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三個方面探索提升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對策建議。
作者簡介
蔣天穎,男,1976年8月生,浙江諸暨人,教授,博士后,浙江省數量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統計學會理事。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寧波市甬江學者特聘教授,寧波市領軍與拔尖人才第一層次培養人員,現擔任寧波財經學院副校長,校應用經濟學省一流學科帶頭人,寧波市大宗商品特色學院院長,寧波市大宗商品流通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校國際商務專業碩士學位培育點負責人。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等重要科研項目10餘項,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4部,獲省市各級科研成果獎項6項。主要從事大宗商品經濟學、區域創新空間分異機理、產業集群時空演化等方面的教學及研究工作。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 研究背景、目標及意義
1 2 主要研究方法
1 3 本書創新之處
第2章 研究熱點與趨勢展望
2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 2 研究現狀分析
2 3 研究熱點與前沿
2 4 本章小結
第3章 理論基礎
3 1 產融結合發展歷程與存在的問題
3 2 產融結合主要模式
3 3 產融結合動因
3 4 產融結合影響因素
3 5 國外產融結合特點與啟示
3 6 產融結合效應
3 7 產融結合風險管理
3 8 本章小結
第4章 產融結合案例分析
4 1 A企業的產融結合
4 2 B企業的產融結合
4 3 C企業的產融結合
4 4 D企業的產融結合
4 5 本章小結
第5章 產融結合效率評價
5 1 測度方法
5 2 測度指標選取原則與內容
5 3 測度結果及比較
5 4 本章小結
第6章 勞動分工對產融結合效率的影響及機制分析
6 1 影響機制
6 2 模型設定與描述性分析
6 3 實證檢驗
6 4 異質性分析
6 5 本章小結
第7章 金融支持對產融結合效率的影響及機制分析
7 1 影響機制
7 2 實證檢驗
第8章 稅收政策對產融結合效率的影響及機制分析
第9章 產融結合效率的經濟與社會效應
第10章 提升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融結合協調發展。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關鍵階段,如何有效克服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產融結合是當前我國解決企業技術創新投入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一種方案。產融結合就是金融業和實體產業的協同發展,是指金融業和實體產業相互依存、互相配合,實現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的共同發展。產融結合是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求,通過產融協同,有利於培育更多大型企業,有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國民經濟各行業協調健康發展,增加國家競爭力。
隨著金融市場投資收益高企,製造業企業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突破主營業務向金融領域滲透和擴張,產融結合程度不斷加深。製造業企業產融結合程度應與自身研發投入水平及宏觀金融發展相適應,選擇合理產融結合水平,以達到提升研發投入目標,從而推動製造業企業產融結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製造業產融結合相關問題已經得到相關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學者已有大量的關於製造業產融結合模式、影響因素、風險防範、發展對策等方面可以借鑒的成果。但總的來看,關於浙江省製造業產融結合方面還可以從更多角度進行研究。第一,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綜合測度。這類文獻較豐富,但相關研究均關注產融結合效率的內部影響因素,鮮見系統研究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評價的相關文獻。本書擬基於投入產出視角,系統構建產融結合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採用DEA模型測度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第二,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區域特徵。學者從不同視角分析製造業空間演化特徵及發展趨勢的文獻較豐富,但鮮有從空間經濟學視角對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相關研究。本書從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總體區域特徵、局部區域特徵兩方面揭示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區域特徵。第三,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影響因素。現有研究多數以上市公司、區域創新、企業參股金融等作為研究對象,從靜態、局部視角開展研究,且大多成果集中在產融結合效率自身的影響因素。本書擬利用SLM、SEM和SDM模型進行空間計量分析,從微觀(勞動分工)、中觀(金融支持)、宏觀(稅收政策)3個視角探究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影響機制。第四,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經濟和社會效應。本書擬從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兩個視角探究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經濟和社會效應。第五,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提升對策。本書擬從政府、金融機構、企業3個視角設計浙江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提升對策。
本書共分為10個章節。第1章是緒論,主要介紹了本書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第2章重點分析了產融結合文獻綜述,運用Cite Space可視化計量軟體,從發文數量、國家、作者和關鍵詞等多維度展開可視化分析,梳理和分析國內外產融結合研究的發展脈絡。第3章介紹了產融結合的發展歷程以及主要模式,揭示了產融結合的動因以及影響因素理論,並以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為例,介紹了產融結合的特點與啟示,最後闡述了產融結合的效應理論和風險管理。第4章以浙江省四家製造業企業為案例,揭示浙江製造業企業推進產融結合的實踐與探索情況。第5章主要分析了產融結合效率測度及區域特徵,重點介紹了產融結合效率測度方法、測度指標、描述性統計、單位根檢驗、產融結合效率測度結果、空間相關性等。第6章主要分析了勞動分工、經營成本與產融結合效率,重點梳理了勞動分工對產融結合效率的影響機制、實證檢驗、機制研究、異質性分析等。第7章主要分析了金融支持、企業融資約束與產融結合效率,重點梳理了相關的實證檢驗、機制研究、異質性分析等。第8章主要分析了稅收政策、企業創新與產融結合效率,運用了實證檢驗、中介效應模型等方式。第9章主要分析了產融結合效率的經濟效應,重點梳理了產融結合效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的影響機制,實證檢驗了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第10章從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三個方面探索提升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對策建議。
本書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浙江省高科技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影響機制研究」(21NDJC0222)的研究成果,全書由蔣天穎負責出版策劃、組織和統撰工作。感謝寧波財經學院的領導、同事以及謝子遠教授對出版本書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感謝寧波財經學院國際商務碩士培育點和寧波財經學院應用經濟學省一流學科及寧波市重點學科的出版資助。還要由衷感謝經濟科學出版社及其專業團隊為本書出版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和努力,他們精心、細緻、高效的工作保證了本書的順利出版。
儘管筆者對自己撰寫的內容進行了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但是,由於目前製造業產融結合效率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眾多新問題,再加上編寫時間倉促,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