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第二版) 王正毅著 978730133554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2
商品編號: 978730133554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第二版)
ISBN:9787301335543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王正毅著
叢書名:21世紀政治學規劃教材
頁數:42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54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隨著中國不斷邁向世界體系的核心區,中國學術界迫切需要更多的既能反映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又能體現中國視角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著作和教材。本書主要有如下四個特點:第一,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框架。本書基於定義與研究議題、要素流動與單位層次、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世界體系與中國經驗四種關聯性,力圖為這門學科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第二,把握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和趨勢。作者根據研究議題和分析方法,對20世紀70-80年代第一代學者提出的五大理論(相互依存理論、霸權穩定理論、國家主義理論、依附理論和世界體系理論)進行系統性梳理,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二代學者構建的開放經濟政治學的成就與局限性進行分析,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趨勢進行概括性總結和展望。第三,分析世界體系的結構和動力。作者從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的關係入手,對世界體系的結構和動力進行總結,對其在當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國際貿易、國際貨幣和金融、跨國公司與全球價值鏈、經濟發展與全球化、地區主義)進行具體分析。第四,體現中國視角。本書基於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對融入世界體系並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國道路進行經驗分析和理論總結,努力為中國學者在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成為知識生產者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研究路徑。

作者簡介

王正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政治經濟學繫系主任。主要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區域化比較、發展和轉型的政治經濟學、世界體系與中國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邊緣地帶發展論:世界體系與東南亞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018年第二版)、《世界體系論與中國》(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和《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2022年第二版)。主講的課程「國際政治經濟學」入選2008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和北京市精品課程。

目錄

總論 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譜系、理論範式與研究方法
一、國際政治經濟學:定義及其爭論
二、霸權衰退與IPE範式的確定(20世紀70-80年代)
三、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深化(20世紀90年代-2008年)
四、全球金融危機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分化(2008年至今)
五、國際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成就與挑戰
第一章 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
第一節 世界體系與歷史時段
一、第一個時段:1500-1750/1800
二、第二個時段:1800/50-1914/45
三、第三個時段:1945-2035
第二節 世界體系的基本動力
一、國家生存空間
二、國際貿易與金融
三、科學和技術
四、國際制度與戰爭
第三節 世界體系的歷史遺產
一、民族國家和國際體系
二、世界經濟與全球經濟
三、學術意識形態和政治意識形態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演進
第二章 相互依存理論:合作與國際機制
第一節 相互依存論的興起
一、20世紀50-60年代的現實主義
二、20世紀60-70年代相互依存的社會現實
第二節 相互依存論的基本觀點
一、相互依存的概念和特徵
二、複合相互依存:特徵和過程
三、相互依存與國際機制
第三節 相互依存論的貢獻及面臨的挑戰
一、相互依存論的理論貢獻
二、相互依存論面臨的挑戰
三、新相互依存論
第三章 霸權穩定理論:霸權與世界經濟
第一節 霸權穩定論的興起
一、資本主義的第二個黃金時期
二、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的危機
第二節 霸權穩定論的基本觀點
一、理解霸權的三種模式
二、霸權和國際體系的穩定
三、霸權周期和國際體系的變革
第三節 霸權穩定論的影響和局限性
一、霸權穩定論的影響
二、霸權穩定論的局限性
三、霸權秩序論
第四章 國家主義理論:國家利益、權力結構與對外經濟政策
第一節 國家主義理論的復興
一、日本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興起
二、美國帶頭推行新貿易保護主義
三、歐洲區域一體化的深化
第二節 國家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國家權力與跨國經濟關係
二、國內政治結構、國際力量與對外經濟政策
三、國家利益與外交政策
第三節 國家主義理論的貢獻及面臨的挑戰
一、國家主義理論的貢獻
二、國家主義理論面臨的挑戰
第五章 依附理論:核心與邊緣
第一節 依附理論的興起
一、現代化理論的崛起
二、現代化理論面臨的困境
三、依附理論的興起
第二節 依附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依附的定義和形式
二、中心-外圍的結構
三、外圍社會的一般形態及其發展
第三節 依附理論的貢獻和爭論
一、依附理論的貢獻
二、依附理論的爭論
第六章 世界體系理論:世界經濟、歷史體系與文明
第一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興起
一、世界體系理論的社會現實起源
二、世界體系理論的學術思想起源
三、世界體系理論的分析方法起源
第二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單一的世界經濟
二、多重國家體系
三、作為一種文明的世界體系
第三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影響及其爭論
一、世界體系理論的影響
二、世界體系理論的爭論
第七章 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學:超越範式之爭
第一節 國際關係理論論戰與國際政治經濟學
一、自由主義挑戰古典現實主義
二、新自由主義/自由制度主義與新現實主義的論戰
三、理性主義與建構主義的論戰
四、國際政治經濟學:美國學派、英國學派、批判理論,還是其他?
第二節 國內政治與全球政治經濟:政策偏好與制度選擇
一、以體係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二、以國家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三、以社會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四、以行業間生產要素流動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第三節 國際體系:機制/制度設計與戰略選擇
一、國際體系面臨的困境:共同利益困境和共同失利困境
二、理性選擇、機制/制度與國際合作
三、制度設計、戰略互動與博弈論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實證分析
第八章 國際貿易的政治學
第一節 貿易政治學的核心議題:政治聯盟、對外貿易政策與全球貿易機制
一、貿易與政治聯盟
二、國內政治過程與對外貿易政策
三、貿易政策的外部性與國際機制
第二節 關於國際貿易的三種傳統範式及其困境
一、自由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二、現實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三、結構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四、傳統範式的困境
第三節 新政治經濟學:政府偏好與對外貿易政策
一、國內政治聯盟:階級聯盟與行業聯盟
二、國家與產業政策:幼稚工業保護與戰略性貿易
第四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