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設計隱私權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隱私權。本書介紹了設計隱私權的概念、產生、發展、現狀,以及為實施設計隱私權應當採取的各種措施;分析了設計隱私權在生命記錄、遠程家庭護理和社交媒體等領域的適用;認為我國法學界應關注設計隱私權理論,對信息性隱私權提供事前保護。本書還通過司法判例,對設計隱私權進行了說明。
作者簡介
張民安,現為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主編系列出版物《民商法學家》和《法國民法文庫》。先後在主流刊物和出版社發表和出版大量的學術文章和學術專著。
目錄
第一編 設計隱私權和設計隱私權法
論設計隱私權的起源、含義和前景
一、導論
二、設計隱私權的背景
三、設計隱私權的起源(1996—2001年)
四、隱私增強技術
五、隱私增強技術之外的「別樣天地」
六、設計隱私權概念的發展過程(2001—2009年)
七、將重心轉移到實際成果和結果方面
八、設計隱私權的應用
九、設計隱私權的現狀和未來前景
十、建立設計隱私權的七項基本原則
十一、設計隱私權已被越來越多人認可
十二、結語
設計隱私權:領導、方法與結果
一、導論
二、不斷演變的隱私背景
三、設計隱私權的起源與演變
四、設計隱私權的基本原則
五、未來的挑戰
六、結語
關於設計隱私權法的闡析
一、導論
二、作為法律的設計隱私權
三、設計隱私權法的解釋
四、結語
構建設計隱私權
一、導論
二、設計隱私權原則和技術
三、案例研究
四、設計隱私權和工程實踐
隱私權法的虛假承諾
一、導論
二、隱私權法的社會實踐
三、日漸式微的隱私權法
四、重現隱私權法昔日的承諾
五、結語
促使設計隱私權實施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導論
二、縮小問題的範圍
三、無人不知的設計隱私權
四、設計隱私權和規範設計
五、在法律和技術之間架起橋樑
六、微觀技術性設計要素
七、設計隱私權技術
八、設計要素和設計隱私權技術強強聯合
九、究竟誰才是設計隱私權系統中的用戶
十、結語
論設計隱私權的規範和調整
一、導論
二、隱私增強技術和設計隱私權
第二編 當今兩大法系國家的設計隱私權
第三編 設計隱私權的原則和功能
第四編 設計隱私權的適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