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基礎理論概論 全國工會干部培訓基礎教材編寫委員會編 97875008810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工人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23
商品編號: 978750088101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工會基礎理論概論
ISBN:9787500881018
出版社:中國工人
著編譯者:全國工會干部培訓基礎教材編寫委員會編
叢書名:全國工會幹部培訓基礎教材
頁數:2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50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工會基礎理論概論》(2023版)是全國工會幹部培訓基礎教材之一,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中國共產黨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理論的探索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國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發展歷程、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工會的性質、中國工會的職能和基本職責、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深化工會改革和建設等內容,是新時代工會幹部學習工會基礎理論知識的權威性、專業性讀物。
本書由全國工會幹部培訓基礎教材編寫委員會組織編寫,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中國工運研究所、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組織修訂編寫。

作者簡介
全國工會幹部培訓基礎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委會主任由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徐留平擔任,編委會成員分別來自全國總工會及直屬單位共20個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

精彩書摘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作為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長期領導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創立、發展和不斷完善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導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和工會理論體系也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成為我們黨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思想的理論來源。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馬克思主義有關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對於繼續發展我國工人階級先進性、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不斷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
第一節工人階級和工會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級革命鬥爭實踐中應運而生的。馬克思主義一經誕生,便成為指導無產階級運動和革命鬥爭實踐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工人運動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體系,內容極為豐富,有關工人階級和工會的基本理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一、工人階級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奠定了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總結無產階級革命鬥爭實踐經驗,批判地繼承人類關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優秀成果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形成的主要標誌是1848年2月出版的科學社會主義最偉大的綱領性文獻,被列寧譽為「新世界觀」的《共產黨宣言》,其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這一科學體系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實踐產物,並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主要包括:關於工人階級歷史地位、歷史使命和歷史作用的理論;關於工人階級的階級聯合和工人運動的理論;關於工會運動的目的和基本任務的理論;關於工會經濟鬥爭的理論;關於工會在工人階級解放事業中的地位和歷史作用的理論;關於工會運動的狀況直接影響社會力量對比的理論;關於工會運動實現國際聯合的理論;等等。
二、列寧主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工人階級和工會理論
列寧主義誕生於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因此,列寧主義被稱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當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時期,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列寧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於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在全面繼承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結合俄國革命實際,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一國或數國獲得勝利的理論,進而創建新型工人階級政黨的學說,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學說。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列寧繼承並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工人階級歷史作用的理論;工人階級進行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論;工會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論;工會在建立社會主義新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論;工會與工人階級政黨和國家相互關係的理論;關於「工會國家化」的理論;工會是共產主義學校的理論;工會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形勢發展變化的理論;工會維護職能的理論;等等。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關於勞動的理論
勞動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會實踐形式,在馬克思主義整個思想理論體系中居於基礎和核心地位,是建構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的基石。馬克思的兩個劃時代的偉大發現,即「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理論」都是建立在勞動學說基礎之上的。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通過對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下被剝削被壓迫命運的深刻揭示,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通過對工人剩餘勞動創造剩餘價值的深刻揭示,找到了資本主義剝削工人的全部秘密,進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結論。列寧全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著重探討了十月革命勝利后,在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出現的一系列重大勞動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理論。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體系的建構和重大貢獻
(一)勞動對於人和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勞動作為人的本質規定,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活動。關於勞動範疇,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圍繞勞動的物質規定性和社會規定性,給出了科學定義:「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馬克思認為,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勞動則是整個社會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為此,馬克思闡釋了一個最基本的觀點:「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恩格斯在其著名的《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一文中,從人類起源、勞動本質的科學角度,深刻揭示了勞動的重大意義,指出:「政治經濟學家說: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其實,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但是勞動的作用還遠不止於此。它是一切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同時,馬克思注意到勞動實踐對於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馬克思指出:「人的實現是一個通過自己的勞動而自我誕生、自我創造和自我發展的歷史過程,因而,歷史實質上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發展的歷史。」人類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勞動發展的歷史。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別考察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等各個不同歷史形態的不同勞動及其特點,指出:「每個一定的歷史形式,都會進一步發展這個過程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形式。這個一定的歷史形式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就會被拋棄,並讓位給較高級的形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