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戲劇在中日兩國的傳統語境中原本不登大雅之堂,到了近代,其地位發生了變化。它被知識人賦予了啟迪民智、改變民風的諸種功用,又登堂入室進入現代學術體系成為文學學科的研究對象,在全球化趨勢下更成為代表民族藝術的菁萃。本書希望能將這種變化過程作一歷時性的展現。本書以中日兩國知識階層在西方文學觀念的影響下為戲劇賦予的新功能、新價值作為切入點,探討知識階層對既往戲劇和未來戲劇的發展方向所做出的種種理論建構、歷史梳理與改良實踐,展現他們的努力是如何改變社會大眾對戲劇的普遍看法的。作者簡介
孫笛廬,安徽阜陽人。文學博士。201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古代文學專業,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后,現任職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主要研究方向為二十世紀戲曲學術史。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等項目,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多項,發表《作為翻譯詞的「戲曲」及其文學內涵》等論文。目錄
緒論目錄
著錄與中國古代的戲劇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