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語教學發展的新時期,業界更加註重依據漢語本身的特點探討漢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而不再將漢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建立在西方語言教學的理論假設之上。書稿將分若干專題探討基於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漢語研究與應用介面。「連」字句、「是的」結構分裂句、「得」字歧義補語句、典型謂賓動詞、方位詞等漢語獨有語言現象及其教學實施本質上屬於本體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介面範疇;句法驅動的漢語口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法、漢語過程寫作、普通話教學、教材練習設計、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理論與實踐等皆需要以漢語本體研究作為基本依託,二者呈現出基於術與道的介面關係。本書將精選作者從教20年來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分不同專題探討梳理漢語研究與應用的介面問題。基於樸素分析手段的漢語本體研究從某種程度上更能揭示漢語的自身特點,如漢語方位詞個案「上」在用法上體現出的不同於英語介詞on的鮮明特點,為「上」的漢語教學設計提供了重要依託。揭示漢語自身特點的漢語本體樸素研究及其與應用之間介面關係同時也體現了二者的良性互動,樸素研究越紮實,應用研究越得心應手。反之亦然。作者簡介
蔡永強,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先後赴日本愛知大學講學,曾在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擔任中方院長。主要研究興趣為漢語語法學、國際中文教育、漢語學習詞典學,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出版專著、編寫或參与編寫對外漢語教材、論文集及工具書等十余部。目錄
第1章 關於漢語分裂結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