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跨文化交際概述
第一節 文化、交際和語言
第二節 跨文化交際
第二章 文化因素與跨文化交際
第一節 文化背景因素與跨文化交際
第二節 思維方式與跨文化交際的關係
第三章 交際社會環境與跨文化交際
第一節 角色關係與跨文化交際
第二節 人際關係與跨文化交際
第四章 跨文化語用對比分析
第一節 語言應用的文化差異
第二節 言語行為的文化差異
第五章 跨文化交際與翻譯教學
第一節 文化差異對翻譯教學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翻譯的原則與策略•
第三節 外語翻譯的基本技巧
第四節 文化差異對外語翻譯教學的啟示
第六章 自然、植物、動物、數字和顏色文化翻譯
第一節 自然文化翻譯教學
第二節 植物文化翻譯
第三節 動物文化翻譯
第四節 數字文化翻譯
第五節 顏色文化翻譯
第七章 修辭和化翻譯
第一節 修辭文化翻譯教學
第二節 化翻譯
第八章 人名、地名、服飾、飲食和居住文化翻譯
第一節 人名文化翻譯
第二節 地名文化翻譯
第三節 服飾文化翻譯
第四節 飲食文化翻譯
第五節 居住文化翻譯
參考文獻
摘要
第一章 跨文化交際概述
第一節 文化、交際和語言
一、關於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定義
1 文化
“文化”這個詞古已有之,但它的含義與現代的理解不一樣,指與”武力”相對的文德教化。文化屬_xFFFF_人類創財富和物質財富,人性具有的共性就使得人們能共享這些財富。然而正如孔子所說的”性相近,”,人性固然相通,但”“導致了文化的差異。因此,克服文化差異所產生的障礙就顯得很重要,這意味著在達到有效交際之前,我們必須瞭解別人的文化。
在文化學或文化人類學中,”文化”一詞通常指人類社會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全部活動方式以及活動的產品。就這一概念的核心內涵而言,它的意義是明確的,然而在實際研究中,專家們給的定義卻五花八門。美國人類學家克魯伯(Kroeber)曾搜羅並列舉了西方近現代160多位學者對”文化”所下的不同定義,並從下定義的方法角行了分類和研究。在眾多的關於文化的定義中,文化人類學家泰勒(Tylor)和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兩人的定義比較受人推崇。泰勒認為文化”是一個複合的整體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裡所獲得的一切能力與;馬林諾夫斯基把文化看作一種具有滿足人類某種生存需能的”社會制度”,是”一群利用物質工具固定生活於某一環境中的人們所推行的一套有組織的風俗與活動的體系”。前者著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精神性,後者著眼于文能性和制度性。
著眼于跨文化語言交際的研究,另外兩位學者關於文化的定義或許更、更直接。社會語言學家戈德朗夫(G第一denough)指出,文化是”人們為了使自己的活動方式被社會的其他成員所接受、所必須知曉和相信的一切組成。作為人們不得不學種有別於生物遺傳的東西,文化必須由學端產品‘知識’組成”。本尼迪克特(Benedict)認為,文化是”通過某個民族的活動表現出來的一種思維和行動方式,一種使這個民族不同於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這兩個定義都強調了文化的民族性,前者突出了民族內部的規範,後者突出了民族之間的差異。概括地講,文化就是人們所覺、所思、所言、所為和,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不同的民族創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