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本書以「培育新賽道,樹立新優勢」為主題,聚焦后疫情時代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疫情衝擊下上海文化產業抓住數字轉型契機,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以及上海在「數字藏品」「數字出版」「元宇宙」等新賽道上開發的新成果。系統梳理了疫情之後,全球文化貿易的發展規律和市場格局的新變化。全書展望上海文化發展的新趨勢,為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提供有力的借鑒。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培育新賽道,樹立新優勢」的主題,深入探討上海推動文化產業重啟繁榮,做強碼頭,激活源頭,勇立潮頭的新成果和新經驗,分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最新研究框架等,對上海文化產業進一步邁向高質量發展出了對策建議。本書包括五大板塊,匯聚了15篇研究成果,包括欄目一:總報告,培育新賽道,樹立新優勢——上海文化產業的堅韌與活力;欄目二:產業篇:把握新趨勢,發展新業態;欄目三:專題篇:突出創新驅動,推動產業升級;欄目四:前沿篇:推動創意開發,激活文化消費;欄目五:國際篇:把握國際潮流,拓展前瞻視野;《上海文化產業大事記》對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事件,做了系統的梳理。
作者簡介
主 編 徐錦江 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上海社科院「文化創新與城市軟實力研究」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上海文化》雜誌社社長。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十佳新聞工作者、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大眾傳播。出版《上海城記》《愚園路》《流言研究》等著作10餘部。在《復旦學報》《新聞大學》《新聞記者》等學術刊物及重要報刊發表論文及文章上百萬字,曾獲上海市新聞論文一等獎。主持有「上海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國際經驗借鑒與實現路徑研究」「城市文脈與城市更新策略:基於上海老城廂的研究」「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背景下,『十四五』時期成都增強城市軟實力的戰略研究」等各級各類課題多項。
執行主編 花建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國際文化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文化產業、創意經濟、國際文化貿易等研究和決策服務,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重點課題,以及世界銀行和部委省市重點研究課題20多項,所寫決策研究報告多次獲得省市級主要領導批示肯定,榮獲「第九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第一、第二、第三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 「上海市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屆鄧小平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等諸多重要獎項。
目錄
總報告
培育新賽道,樹立新優勢——上海文化產業的堅韌與活力 花建
產業篇:把握新趨勢,發展新業態
上海閱讀市場研究報告——新趨勢與新業態
秦迎林 桑晶 成湘鈴
推進上海文博領域數字藏品產業新業態的健康發展
宗利永 謝鈺瑩
邁向數字之都:上海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創新集聚研究
李琳
疫情之下增強上海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及競爭力 田野
專題篇:突出創新驅動,推動產業升級
元宇宙新賽道與上海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陳諔文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上海文旅產業碳交易模式構建研究
項芹 陳素霞 程葆青
上海文化基因解碼與文創產品設計開發 葉俊男 吳越
助力打造亞洲演藝之都——上海音樂劇的創製與發展研究 陳潔
前沿篇:推動創意開發,激活文化消費
國潮文化與上海老字號品牌的重塑與創新 吳帆
重啟與融合:國際書展新趨勢及對上海書展的啟示
任娟
上海小劇場駐場音樂劇演出模式研究
——以亞洲大廈「星空間」駐場音樂劇為例 王玥
國際篇:把握國際潮流,拓展前瞻視野
疫情衝擊之下以文化與創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城市,文化,創意》報告的研究 趙夢笛 溫雯
疫情之下國際著名藝術博覽會的觀察與分析 邵潔
上海文化產業大事記(2021年12月—2022年11月)
課題組
後記
精彩書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了「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發展目標,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時代使命提升至「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等重要方針,為新時代上海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一段時期,上海最集中的目標就是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其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推動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培育新賽道,煥發新動能,樹立新優勢,開拓新模式,加快建設「兩中心,兩之都,兩高地」。這就要求上海在疫情之下化「危」為「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做強碼頭,激活源頭,勇立潮頭,推動文化產業不斷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發展。
一、清醒面對疫情帶給文化產業的衝擊
(一)科學地分析和評估疫情帶來的衝擊
從2020年初開始蔓延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的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它使上海對於文化產業轉型發展的緊迫性有了更深刻、更務實的思考,也要求上海在提升城市軟實力,重啟繁榮的進程中,以廣泛的國際視野,確立主攻的重點內容,實施精準的方法舉措,推動上海文化產業再創繁榮。
正如喬爾·科特金所指出的:「城市代表了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具有想象力的恢弘巨作,證實我們具有能夠以最深遠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城市高度集中地體現了人類在分工協作方面達到的規模和水平,反映出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每一個階段。而流行的新冠疫情,顛覆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文化產業運行模式,阻斷了人員、貨品和資金的大規模流動,衝擊了城市文化產業的供應鏈和價值鏈,使得以人際交流和現場互動為主的文化產業門類,包括會展、文博、演藝、電影放映、主題公園、娛樂賽事等,難以正常運轉。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在疫情流行之前,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每年創造了 22500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支撐了2950 萬個工作崗位,吸收了諸多的全職和兼職員工。但是,疫情大流行以來,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受到明顯損失,上述規模被壓縮了20%到40%,其萎縮程度超過了前幾次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根據世界銀行在2021年1月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使全球經濟從1930年到1932年年均萎縮4 8%;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則導致2009年的全球經下滑1 8%;而2020年疫情使得全球經濟萎縮了4 3%。換言之,文化創意產業的萎縮程度超過了全球經濟萎縮的平均水平,是深受其害的重災區。比如在全世界總數達95萬家的博物館,自2020年初以來,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等均被迫裁員、壓縮開支甚至關閉。其中階段性關閉的有90%,永久性關閉的有10%。
前言/序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了「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等重要方針,為新時代上海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上海最集中的目標就是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其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推動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繁榮發展,加快建設「兩中心,兩之都,兩高地」。《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3年)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任務,突出「培育新賽道,樹立新優勢」,深入探討上海推動文化產業重啟繁榮,做強碼頭,激活源頭,勇立潮頭的新成果和新經驗。
欄目一總報告,以「培育新賽道,樹立新優勢——上海文化產業的堅韌與活力」為主題,分析了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全球的文化創意產業都遇到的嚴峻的挑戰,而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結合數字化、網路化的文化產業新業態卻蓬勃壯大。上海把助企紓困作為推動文化產業增強韌性、再創繁榮的重點任務。上海積極推動先行先試的政策設計,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優質資源供給,以重大項目帶動文化產業新布局;上海大力培育文化產業新業態,結合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布局面向未來的新賽道,表現出危中尋機的韌性和化危為機的活力。
欄目二「產業篇:把握新趨勢,發展新業態」,包括《上海閱讀市場研究報告——新趨勢與新業態》《推進上海文博領域數字藏品產業新業態的健康發展》《邁向數字之都:上海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創新集聚研究》《疫情之下增強上海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及競爭力》多篇研究成果,指出上海正在多個文化產業新賽道、新領域快速發力。如上海結合數字化,重塑了出版產業和閱讀市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上海推動文博領域數字藏品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開發出一系列新業態,並且在對外文化服務貿易領域樹立了新優勢。
欄目三「專題篇:突出創新驅動,推動產業升級」,包括《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與上海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上海文旅產業碳交易模式構建研究》《上海文化基因解碼與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助力打造亞洲演藝之都——上海音樂劇的創製與發展研究》等多項研究成果,它們從多個角度指出:上海在政府的宏觀規劃下,要依託元宇宙而大力培育文化產業的新集群;上海要吸取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基因,開發更優秀的文創產品;上海要以前瞻性的視角,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落實國家「碳中和」「碳達峰」的戰略,依託區塊鏈技術構建碳交易的模式等。
欄目四「前沿篇:推動創意開發,激活文化消費」,包括《國潮文化與上海老字號品牌的重塑與創新》《重啟與融合:國際書展新趨勢及對上海書展的啟示》《上海小劇場駐場音樂劇演出模式研究——以亞洲大廈「星空間」駐場音樂劇為例》等研究成果。它們分析了上海以國潮文化推動老字號品牌重塑,推動上海購物和上海服務;上海圍繞「亞洲演藝之都」的目標,推動音樂劇產業煥發活力,並且在疫情之下促進上海書展發展等最新成果。
欄目五「國際篇:把握國際潮流,拓展前瞻視野」,包括《疫情衝擊之下以文化與創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報告的研究》和《疫情之下國際著名藝術博覽會的觀察與分析》等研究成果,分析了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提出的CCC分析框架,梳理了疫情之下國際著名藝術博覽會重啟與更新的規律,提出進一步優化上海和全國的文化產業生態環境等對策建議。《上海文化產業大事記》對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事件,做了系統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