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 (第3版) 9787565928543 Admir Hadzic Ana M. Lopez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654
商品編號: 978756592854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 (第3版)
ISBN:9787565928543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
著編譯者:Admir Hadzic Ana M. Lopez 李泉 陳
頁數:3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03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 (第3版) 787565928543 Admir Hadzic Ana M. Lopez 李泉 陳
內容簡介
《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第3版)》一書,由該領域內世界著名專家共同撰寫,並配有高清彩色圖譜。
《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第3版)》是超聲引導神經阻滯技術的指南。
《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第3版)》特色是涵蓋神經阻滯的基礎進展及臨床應用,紐約局部麻醉學院(NYSORA)及其附屬機構的各位專家為此提供了寶貴技巧和前沿觀點。
更新的第3版編者包括了更多的國際專家,以促進國際範圍內接受NYSORA的操作標準。
《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第3版)》經過全面修訂,涵蓋了區域麻醉的許多新發展和臨床實踐的新趨勢,並包括各種3D解剖圖像、超聲圖解、介入操作和治療說明等。
《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第3版)》特色:
以實際的臨床應用作為章節內容基礎,並深入解釋技術要點及操作過程
優質的框架結構:先闡述外周神經阻滯的基礎知識(如區域麻醉,設備,監測和文書),然後是臨床應用
新!圖片細節精美,包括臨床圖像、筋膜層面和浸潤技術
新!添加了流程圖、「技巧錦囊」和表格便於學習
新!關於圍術期管理和局麻藥毒副作用治療
豐富的在線視頻

作者簡介
主審簡介
俞衛鋒,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麻醉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麻醉與危重病醫學系主任。學術任職: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第四屆委員會會長,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兒科學組組長,上海市醫學會麻醉專科委員會第九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並擔任《麻醉·眼界》《臨床麻醉學雜誌》、APS副總編輯。主持9項並指導科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9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部重點課題和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各一項。以第一負責人承擔30項省部級以上課題。主編專著11部。共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140篇,總IF>400分。有多篇論文發表在JCI、Anesthesiology、Advanced Science、BJA、Pain、Strok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ACS-NANO 等有名雜誌上。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另獲總後勤部「科技新星」、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等各種獎勵。
劉友坦,麻醉學博士,主任醫師,南方醫科大學學術型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現任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南方醫科大學麻醉學院危重症教研室副主任,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術任職:深圳市醫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日間手術麻醉和 PACU 學組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麻醉學分會常委,多家麻醉學雜誌編委或通訊編委。先後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多項省廳級科研課題。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審專家。
主譯簡介
李泉,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麻醉科主任,深圳大學麻醉學學科點負責人,南方科技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學術任職: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第一屆理事,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一屆超聲學組組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超聲醫學專業委員會麻醉超聲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第一屆麻醉與疼痛超聲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圍術期專業委員會委員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級以上課題7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Critical Care、Cell Death & Disease等專業期刊發表SCI論文50餘篇。2022年全球學者庫「2012—2021 年全國麻醉領域學者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專家排行榜」,李泉教授位於全國第52名。主譯專著《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第2版),副主編國家十二五統編高等教育配套教材1部。已培養博士生8名、碩士生30餘名。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入選深圳市「菁英人才」學科帶頭人、「深龍英才」、上海市「啟明星」等人才計劃支持。
陳志霞,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麻醉科。學術任職:深圳市醫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2—2014年留學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2016年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研究方向:急性肺損傷防範與圍術期臟器保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已順利結題),並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9篇。獲得深圳市後備級人才、「深龍英才」、深圳市「菁英人才」等人才計劃支持。

目錄

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篇
第 1 章 區域麻醉的功能解剖學 3
第 2 章 局部麻醉藥:臨床藥理學和合理選擇 25
第 3 章 外周神經阻滯相關器材 39
第 4 章 神經電刺激儀 47
第 5 章 優化超聲圖像 57
第 6 章 區域麻醉中的監測和記錄 65
第 7 章 外周神經阻滯的適應證 77
第 8 章 連續外周神經阻滯 87
第 9 章 局部麻醉藥全身毒性和過敏反應 93
第 10 章 外周神經阻滯的神經系統併發症 103
第 11 章 區域麻醉的準備以及圍手術期管理 109
第二部分 頭頸阻滯
第 12 章 頸叢阻滯 117
第三部分 上肢阻滯
第 13 章 肌間溝臂叢阻滯 129
第 14 章 鎖骨上臂叢阻滯 139
第 15 章 鎖骨下臂叢阻滯 145
第 16 章 肋鎖間隙臂叢阻滯 153
第 17 章 腋路臂叢阻滯 159
第 18 章 用於肩部鎮痛的神經阻滯:保留膈神經的神經阻滯 167
第 19 章 肘部神經阻滯 177
第 20 章 腕部神經阻滯 187
第四部分 下肢阻滯
第 21 章 腰叢阻滯 199
第 22 章 髂筋膜阻滯 209
第 23 章 髖部鎮痛阻滯 217
第 24 章 股神經阻滯 225
第 25 章 縫匠肌平面神經阻滯:隱神經、收肌管和股三角阻滯 233
第 26 章 股外側皮神經阻滯 243
第 27 章 閉孔神經阻滯 249
第 28 章 近端坐骨神經阻滯 259
第 29 章 腘窩坐骨神經阻滯 269
第 30 章 膝部神經阻滯 277
第 31 章 腘動脈與膝關節后囊間隙(iPACK)阻滯 283
第 32 章 踝部阻滯 289
第五部分 軀幹和腹壁阻滯
第 33 章 肋間神經阻滯 301
第 34 章 胸神經阻滯 309
第 35 章 前鋸肌平面阻滯 317
第 36 章 胸椎旁阻滯 323
第 37 章 豎脊肌平面阻滯 333
第 38 章 腹橫肌平面阻滯 341
第 39 章 腹直肌鞘阻滯 351
第 40 章 腰方肌阻滯 357

前言/序言
現代外科手術方案不斷優化,不斷突破新的禁區,原來不能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通過綜合治療后得以手術根治。同時微創技術快速發展,從小切口到單孔腔鏡乃至機器人手術,在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功能組織,以實現患者快速康復和生存獲益最大化。在這種背景下,對麻醉技術的要求也隨之增加。現代外科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的發展召喚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的進步。超聲引導下區域麻醉與鎮痛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可以更少地依賴全身麻醉與鎮痛藥物,更多更精準地通過區域阻滯技術實現圍術期鎮痛,患者術后恢復更快更舒適,並避免了全身用藥的毒副作用,降低了經濟負擔,因此,現代麻醉精準技術的進步無疑將助力外科患者的快速康復。
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它是美國紐約局部麻醉學院教科書的第3版,具備規範、傳承的特點。該書的第2版在國內外麻醉界廣受歡迎,第3版主編和中文版主譯均與第2版一致,確保了該書具備可預期的質量、接受度和傳承性。其次,該書繼續秉承第2版廣受歡迎的基本特點,實用性和教育性強:①以實際的臨床應用作為章節內容基礎,並深入解釋技術要點、實操技巧及規範流程。使用已被本領域最前沿國際專家認可並經主編團隊臨床實踐驗證的技術,未納入尚存爭議或模稜兩可的新技術併為每項推薦意見提供了詳實的參考文獻和循證依據,因此實用性強。②該書圖文並茂,通過大量精美且專業3D解剖圖像、超聲圖解和鏡像示意圖,使讀者易於理解且印象深刻;還有良好的框架結構和每章規範操作的流程圖小結,方便歸納和記憶。這些內容明顯增加了教育性,使得本書成為不可多得的專業教材。最後,該書的前沿性是第3版區別於第2版的關鍵:第2版介紹的部分神經阻滯技術已被更具選擇性的新技術所取代,以減少運動阻滯,促進早期康復和恢復。在權衡方法的有效性、簡潔性、安全性和感覺-運動阻滯比后,第3版介紹了最前沿的超聲引導下的筋膜平面阻滯、遠端神經阻滯和選擇性的關節周圍注射等,這些無疑是最吸引此領域愛好者的畫龍點睛之筆。
該書譯者來自臨床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的一線,他們在繁忙臨床工作之餘做出了艱辛勞動和無私奉獻。該書的出版無疑會為中國麻醉學同道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幫助,進而惠及廣大國內患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