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任澤平
著名經濟學家。先後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董事總經理,中國證券分析師大滿貫冠軍,2014年成功預測”5 000點不是夢”,2020年倡導新基建、新能源。兼任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首都金融智庫專家,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國家高新區升級評審專家,中外企業家聯合會顧問,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首席經濟學家,茅臺集團研究院顧問,棗莊市人民政府經濟顧問,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兼職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曾參與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在《人民日報》《經濟研究》等報刊發表文章 數百篇,出版專著和譯著《宏觀經濟結構研究》、《從奇跡到成熟:韓國轉型經驗》、《大勢研判:經濟、政策與資本市場》、《房地產週期》、《新週期:中國宏觀經濟理論與實戰》、《全球貿易摩擦與大國興衰》、《全球房地產》、《新基建》(榮獲中組部頒發的第五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創新教材獎)、《金融模式》、《實戰經濟學》等。澤平宏觀為國內財經金融頭部自媒體,全網超3 500萬訂閱,用知識推動社會進步。
王一淥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澤平宏觀首席科技研究員、商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新能源、新科技、新消費研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氫能、綠電等專業領域。研究成果《中國新能源十大趨勢》《中國新能源企業排名》《9 4萬億!中國獨角獸”出籠”》等多篇文章 在全網傳播達數千萬次。多次參與工商聯、農業農村部等重大課題研究,論文《創新聯合體》榮獲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優秀研究成果獎”。
精彩書評
李 斌 蔚來汽車創始人
智能電動汽車讓汽車產業再次成為科技創新的制高點,也將推動汽車行業商業模式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何小鵬 小鵬汽車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以純電為主的綠色能源和以大數據為主的信息能源,會推動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集成電路等行業的高速發展,這個趨勢即將到來,並會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劉靜瑜 中創新航董事長
新能源是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過程中蘊藏著無限商機。任澤平博士的這本著作《新能源》,為行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相信會激勵我們每一位新能源人。
楊紅新 蜂巢能源董事長
智者謀勢,順大勢而為,無往而不利。綠色發展、低碳生活是人類共同的使命。過去我們主要向地下要黑色能源,未來我們要向天空要綠色能源。能源革命和交通革命的大潮浩浩蕩蕩。未來誰掌握了綠色新能源,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樂觀者往往成功。在我看來,任博士是博學多才的實戰派經濟學家,兼具浪漫主義情懷,視野開闊,充滿正能量。任博士的新書《新能源》高屋建瓴地預測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大機遇,這個大變局中,有你、有我、有大家,機會永遠屬_xFFFF_有心人、創新者。
李震宇 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部群組總經理
能源革命與科技革命疊加共振,百年汽車產業因此煥發新生。作為人工智能最值得期待的應用場景,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轉型正加速演進,大變局孕育著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的新機遇。如《新能源》一書中所闡釋的,未來,智能交通運營商、智能化技術服務商等新角色將在新時代不斷湧現,這是時代帶來的機遇。任博士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趨勢有著敏銳的洞察,相信他的新書能夠啟發每一位讀者。百度秉持開放共贏理念,希望與產業鏈上下游攜手,共同把握百年不遇之新機遇。
目錄
序 言 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
第一章 新能源革命:低碳轉型戰略選擇,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機遇
第一部分 綠色交通:新能源革命未來已來,擁抱未來
第二章 全球新能源汽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第三章 中國新能源汽車:迎接黃金15年
第四章 新能源動力電池:新能源時代,得電池者得天下
第五章 新能源智能駕駛:車聯萬物,暢想智行
第六章 新能源新基建:充電樁和換電站,誰是未來
第二部分 綠色能源: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催生新萬億級賽道
第七章 新能源光伏:未來最大的綠電來源
第八章 新能源風電:走向世界,走向深遠海
第九章 新能源儲能:”綠電+儲能”是最終夢想
第十章 新能源氫能:最清潔的能源解決方案
第三部分 綠色機遇 : 新能源醞釀新商業模式
第十一章 碳足跡、碳交易:碳中和帶來巨大機會
第十二章 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技術減碳新模式
第十三章 能源數字化,新能源新場景
附 錄 中國新能源企業實力排行榜2023:換道超車
精彩書摘
當下,新能源相關的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中最有希望、最具爆發力的領域。從長遠看,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這是我個人的看法,這是時代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
新能源革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2014年,我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海,先後提出了一些觀點——
“5 000點不是夢”“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新基建”“放開三孩”等。站在現在的時點,又該怎樣看我們的新發展階段、新時代、新週期、新基建,以及新能源?我認為,所有的這些”新”——新機會、新機遇、新趨勢,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思維。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機遇。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4萬輛,2021年突破300萬輛,2022年超過680萬輛,連續兩年翻倍增長;同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20%,單月滲透率超過30%。
根據S型曲線理論,消費品滲透率從0到10%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但是當滲透率超過10%以後,隨著技術進步、消費習慣重構、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等,大家對新產品的疑慮開始消退,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未來禁售燃油汽車是大勢所趨,歐洲最為激進,中國和美國也在發力,因此新能源汽車前景最好的是美國、中國、歐洲,這是新三大玩家。例如,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萬億美元基建計劃,就是為了在新能源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歐洲各國要求2030—2035年禁售燃油汽車,全部替換為新能源汽車,歐盟《淨零工業法案》也要求重新發展本土的能源製造業。
新能源領域必然是未來大國競爭的至高點,2030年前後是世界各國禁售燃油汽車的共識時間,也是deadline(最後期限),是傳統燃油汽車的”諾基亞時刻”。現在是燃油汽車企業轉型、新能源車企搶佔市場的最後時間
窗口。
在傳統燃油汽車時代,無論是市場、技術,還是品牌,客觀來講我國與歐洲、美國甚至日本相比還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無論是整車還是電池等核心零部件,我們都是可以實現換道超車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實離不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國度、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
第一,在中國做生意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我們有一個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中國有14億多人,美國有3 2億人,日本有1 3億人,歐洲有7億多人,全球有80億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在中國成為行業第一的企業,基本上就是該行業的全球第一。還有一個指標就是中國的經濟規模。2022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突破了120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的比重接近1/4,占世界貿易和經濟的比重持續擴大。還有一個變化是,中國經濟規模與美國經濟規模的比值越來越大,2019年是66%,目前已經超過了70%。這裡還有一個背景,國際上一些專家和學者認為人民幣是被低估的,說我們壓低匯率獲得貿易優勢。有國際組織和機構認為,如果重新評估我國的匯率,中國當前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了。其實,按照現價匯率,我國的經濟規模已經相當於美國的75%,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增速比美國要高,我國的經濟增速約為5%,而美國是2%~3%。美國的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是7萬美元,我國是1 27萬美元,日本是4萬美元,韓國大約是3 5萬美元,這就意味著我國潛在的增速比美國高2~3倍,再過10年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我們有龐大的統一市場、人口和經濟規模,這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們有龐大的中產人群,人數高達5億。我國中產群體的人口數量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人口的總和。按照人均GDP,2021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1 27萬美元,這是什麼概念?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發達國家的門檻是人均GDP達到1 26萬美元,這說明我國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標準。以前我們出國旅遊,覺得自己來自發展中國家。但是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以後大家再出國,就都是來自發達國家了。歐洲一些國家取消了我國的普惠制待遇,認為我們不再是發展中國家,不能再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待遇。但是基本國情決定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第三,在中國做生意還有一個優勢,我國除了有龐大的市場、中產群體,還有一點:最完善的產業鏈。為什麼近幾年,只有中國的出口實現了大踏步的增長?2018年中美爆發貿易摩擦,形勢比較嚴峻,美國要吸引製造業回流,在多個領域採取了對中國不友好的措施。但是2021年中國吸引的外資增長了18%,出口增長超過20%,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企業都是非常務實的。為什麼很多新能源裝備製造選擇集聚在常州市金壇區,因為那裡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這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整個蘇南地區,其製造業配套可能是最強的。之前由於勞動力成本等原因,美國、日本的產業外遷,現在想打造產業鏈閉環就變得很難,而中國具有這樣的優勢。
有人擔心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會像《芯片與科學法案》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一樣,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鏈。事實上,與半導體產業不同,在新能源領域以前我們過度相信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分工不可逆,對美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已經完成了閉環,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60%,鋰電池出貨量占全球總出貨量的60%,光伏組件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0%以上,中國是世界新能源產業的最大玩家,美國不可能也沒有實力像對待半導體產業一樣對中國新能源產業進行”卡脖子”式的遏制。當然,我們不能大意,要進行更具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全力以赴加大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科研,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推出力度更大的產業政策,激發企業家精神,積極與全球各國開展合作。
第四,中國有進行超前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未來中國也要進行超前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我們說的”新基建”。過去這些年,中國基礎設施方面有一個優勢——舉國體制。舉個例子,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財政部發行了特別國債,當時很多人爭議說修了那麼多路,到時候沒有車跑。結果,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那些路全部擁堵了,因為超前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成為世界的製造中心,東南亞各國包括其他國家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中國的互聯網、數字經濟、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也跟我們的體制有關。眾所周知,近年來,從1G(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中國每次都進行了大規模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萬物互聯的時代正在到來,包括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元宇宙等都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是充電樁,而充電樁的發展也為使用新能源汽車以及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中國經濟發展的過去與現在成就巨大,前景光明。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挑戰,客觀來講,我們面臨的挑戰非常大,比如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脫鉤風險,世界上最嚴峻的老齡化的到來,全球前十大高房價城市裡中國城市占了一半。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如何才能實現經濟長期的健康發展?2021年房地產銷售額為17萬億元,2022年約為13萬億元,房地產依然是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與此同時,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售300多萬輛,2022年銷售680多萬輛,產業規模仍然有成長空間。替代有一個過程,新能源、數字經濟是未來最有可能替代房地產的。首先,房地產的行業大開發時代正在逐漸結束,其實2021年房地產已經開始負增長了,基本上已達到了峰值,尤其是銷售面積達到峰值。其次,中國城鎮化率2022年已經超過了65%,其實考慮到農民工的留守家屬,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75%,發達國家城鎮化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