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第一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者;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撰寫的公正、權威的建築歷史。 梁思成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與營造學社的同仁一起,對中國古建築進行了深入、科學的實地調查和理論研究;在抗日戰爭烽火連天的環境中,為中華傳統文化之存續潛心著述。在《中國建築史》中,梁思成總結了中國古建築的關鍵特徵,指出古建築的「文法」,提出了「結構技術+環境思想」的研究體系,這一開創性的工作,為中國建築史研究提供了支撐,填補了中國古建築研究的空白。內容簡介
《中國建築史》按時敘將中國古代建築分為幾個時期,分別介紹文獻、梗概、實物、特徵並分析,為一通史類著作。全文以文言寫成,對呈現古建築的精神和風貌而言,其語言和內容十分協調統一,且梁先生的文字曉暢明白,非常好讀。與圖書市場上其他版本不同,此次三聯書店重版《中國建築史》(通校本),將原本的簡體中文版本與梁思成先生的手稿以及1955年出版的油印本互相參校,修正錯漏,核對文獻,並精心篩選和製作近四百幅圖片。作者簡介
梁思成(1901—1972),廣東省新會人,中國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1924年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1927年獲建築碩士學位,同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習。1928年回國,創辦東北大學建築系並任系主任和教授。1931年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1932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國建築史。1946年創辦清華大學建築系並任系主任。1947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48年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成先生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中國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主持並參加調查過多處古代建築的實例,對中國古代建築、古代藝術發展、特徵和成就進行過系統和深入的研究。新中國成立后積极參加首都北京的城市規劃和北京十大建築的設計工作,努力探索中國建築的創作道路,還提出文物建築保護的理論和方法。設計作品主要有:1919年設計清華大學王國維先生紀念碑,1934年設計北京大學地質館,1949年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1952年主持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等。主要著作有《清式營造則例》《中國建築史》《圖像中國建築史》《營造法式註釋》《中國雕塑史》等。目錄
導言 從讀懂梁思成開始 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