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與被看見-走出精神避難所 (美)約翰.斯坦納 978751844329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輕工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9
商品編號: 978751844329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看見與被看見-走出精神避難所
ISBN:9787518443291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
著編譯者:(美)約翰.斯坦納
頁數:18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87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斯坦納在本書中繼續探索他早先提出的「精神避難所」這個議題中發展出的主題,應該說,精神避難所這個意象疊加了多層內在心理衝突,有關防禦,有關治療進展等,他從看見與被看見,以及與之相關的從尷尬到屈辱的情緒情感,來進行深入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了臨床情況中,當病人無法避免地處於「看見」或「被看見」的情境中時,如何依靠「精神避難所」來保護自己免受難以忍受的折磨,導致分析進展受阻,以及當他們開始從精神避難所的保護中走出來時,所面臨的與「看見」和「被看見」有關的焦慮和挑戰。 繼第一本書《精神避難所》(Psychic Retreats)之後,約翰·斯坦納在本書中再次深入探究了這一領域,他對那些建立和維持精神穩定的防禦機制進行鑽研,並解釋了其背後複雜的動機網路。成為他人注視的對象時感覺是怎樣的?被羞辱的感覺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力量感和目標感?哪些話語可以幫助絕望的病人感到被理解?斯坦納基於弗洛伊德、梅蘭妮·克萊因、羅森菲爾德等人顯著的研究貢獻,從「尷尬、羞恥與屈辱」「無助、權力與支配」和「哀悼、抑鬱症與強迫性重複」三個方面,進一步豐富了當代精神分析的工作成果,提出了一種新的、全面且具體的阻抗機制,以理解病人對於變化的抵抗,為臨床心理治療師提供了指導性建議。

作者簡介

約翰·斯坦納(John Steiner),英國精神分析協會(British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精神分析師、作者、培訓師。斯坦納是一位多產的「倫敦后克萊因學派者」,他提出了許多在臨床上有著廣泛應用的概念和術語使用方式,包括精神退縮、病理組織、看見和被看見、以病人為中心的詮釋和以分析師為中心的詮釋等。

目錄

導讀
第一部分 尷尬、羞恥與屈辱
第一章 被看見的焦慮:自戀的驕傲與自戀的屈辱
臨床資料
第二章 施雷伯案例中的凝視、支配與屈辱
簡介
施雷伯抑鬱的本質
偏執
救贖性妄想系統
妄想系統作為精神避難所
凝視在施雷伯精神病中的作用
對尋求解脫的迫切需求與全能感的投射
直視客體與弗洛伊德的鷹之寓言
客體的反投射導致陷入偏執與屈辱
涵容者缺失的悲劇
精神病解決方案的無恥
第三章 改善與溫和中的尷尬
臨床資料
第四章 將分析師移情為一個被排除在外的觀察者
移情的起源
內在世界
分裂與投射性認同
內在客體關係的活現
認同
分析師作為被排除在外的觀察者
臨床資料
移情的主題
分析師被排除在外的感覺與哀傷
第二部分 無助、權力與支配
第五章 俄狄浦斯情境中的統治地位之爭
臨床資料
第六章 分析會談中的無助與權力的行使
臨床資料
自戀性客體關係
權力、無助與涵容
對屈辱的恐懼
掌握欲力
俄狄浦斯情結的偏執後果
俄狄浦斯衝突的抑鬱結果與體驗喪失的能力
第七章 俄狄浦斯情境中的復讎與怨恨
第三部分 哀悼、抑鬱症與強迫性重複
第八章 哀悼與抑鬱症之間的衝突
臨床資料
哀傷中的選擇與衝突
怨恨是避免喪失的一種途徑
結論
第九章 強迫性重複、嫉羡與死本能
臨床資料:Y先生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