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內好的悖論 (增訂本) 孫歌 978710807497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0
商品編號: 978710807497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竹內好的悖論 (增訂本)
ISBN:9787108074973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孫歌
叢書名:當代學術
頁數:41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83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日本戰後思想界領軍人物竹內好的思想傳記,刻畫竹內好一生追索的核心問題——日本社會如何打造健康的文化主體性。 日本政治思想史學者孫歌的代表作,積十余年之功,新增對竹內好亞洲觀、中國認識的討論,更完整地呈現出竹內好的精神歷程。

內容簡介

竹內好,日本魯迅研究扛鼎之作《魯迅》的作者、中國文學研究專家、日本戰後思想界的領軍人物。曾寫下《何謂近代》《作為方法的亞洲》等多篇「創造了戰後日本的代表性論文」,著名政治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眼中的「畏友」。 這是一部竹內好的思想傳記。對於竹內好而言,中國不是外在的他者,而是其自我否定的內在契機,在這一悖論性層面上,竹內好將中國、將魯迅視為自己一生奮鬥的精神原點,探索日本近代歷史中可以轉化的精神資源,一次次挑起論戰、介入同時代重大問題,推動日本戰後社會形成健康的文化主體性。

作者簡介

孫歌,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曾任日本東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一橋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等。研究領域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體彌散的空間》(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竹內好的悖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文學的位置》(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把握進入歷史的瞬間》(台灣人間出版社2010年)、《我們為什麼要談東亞》(三聯書店2011年)、《探尋歷史的「基體」:溝口雄三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台灣人間出版社2016年)。

目錄

三聯版序 直視竹內好
序 思考的習慣
第一章 遭遇魯迅
一 與支那學家的論爭
二 《魯迅》的誕生
三 走向絕望,並從絕望出發
第二章 探尋現代文化政治
一 竹內好的近代論述:作為世界結構的文學
二 民族獨立的「機能化」問題與文化政治的存在方式
第三章 戰爭與歷史
一 歷史瞬間的「錯誤」抉擇
二 非日常性的道德實踐:主體進入歷史的渴望
第四章 纏繞在一起的歷史與現在
一 戰敗體驗:戰爭責任與文明觀的摸索
二 安保運動:戰爭體驗的「現在進行時」
三 「傳統」的悖論:內在否定與重建的政治性
第五章 作為方法的亞洲
一 東京審判的歷史定位
二 梅棹假說的效應
三 「大東亞戰爭」如何遺產化
四 竹內好「改寫歷史」的思考方向
五 《作為方法的亞洲》
第六章 追問「亞洲主義」的另類可能性
一 《亞洲主義》之一:從原型到邏輯
二 《亞洲主義》之二:左翼的功過問題
三 關於「學者的責任」
第七章 尋找「近代」
一 「近代的超克」座談會的基本輪廓
二 竹內好與荒正人的「近代的超克論」
三 廣松涉的《「近代的超克」論》與西尾干二的《國民的歷史》
第八章 世界尚未完結,世界應該變革
一 從魯迅到毛澤東
二 作為方法的根據地
三 矛盾轉化的辯證法與和平革命
四 又近又遠的中國
五 世界沒有完結,讓我們發現矛盾吧
終章 竹內好如何「遺產化」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