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律史 (第7版) 曾憲義 趙曉耕 978730031647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30031647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法律史 (第7版)
ISBN:978730031647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曾憲義 趙曉耕
叢書名: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
頁數:40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777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法律史研究傳統體例為綱,以歷史時序為經,以每一王朝的法律思想、立法概況、主要法律制度為緯,對以中華法係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在具體編時,力求做到思想與制度相關、典籍與事例互證、重點與特點突出,內容涉及自夏商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中國法律歷史發展進程,呼應了當代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基本框架體系。本書編訂追求文本的可讀性、知識性和實用性,強調章目重點,設置延展閱讀,輔以相關案例、圖片和課後深度閱讀、思考題、應試試題。

作者簡介

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1981年獲湖北財經學院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先後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和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曾獲「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等榮譽稱號,以及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第一屆中韓青年學術獎等獎勵。曾兩次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王利明教授曾任第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參与《民法典》《民法總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 主要學術成果: 專著《違約責任論》(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司法改革研究》(獲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吳玉章科研基金三等獎)、《物權法論》《物權法研究》(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合同法研究》(第一、二、三、四卷),《民法總則研究》 (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人格權法研究》(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二等獎)、《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我國民法典重大疑難問題之研究》(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第一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法律解釋學導論》(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主編或合著《民法新論》(上、下冊,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優秀獎)、《民法·侵權行為法》(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人格權法新論》(獲第九屆中國圖書評論獎)、《合同法新論·總則》;發表論文集《民商法研究》(1至9輯)和學術論文二百余篇。

目錄

總論
上編
同時期外國法律文化概況
第一章 夏商時期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中國法的起源及早期的法觀念
第二節 夏代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三節 商代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二章 西周時期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明德慎罰」思想的推行
第二節 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三節 刑事法律制度
第四節 民事法律制度
第五節 經濟法律制度
第六節 行政法律制度
第七節 司法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諸子百家對於成文法運動的反應
第二節 春秋末期的「鑄刑鼎」事件及其歷史意義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及其發展
第四節 商鞅變法及其歷史意義
第四章 秦代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立法背景與法律思想
第二節 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三節 法律制度
第四節 司法制度
第五章 漢代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漢代法律思想與立法背景
第二節 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三節 法律制度
第四節 漢代的刑法制度與刑罰改革
第五節 司法制度
中編
同時期外國法律文化概況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法律思想與立法背景
第二節 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三節 法律制度
第四節 司法制度
第七章 隋唐時期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法律思想與立法背景
第二節 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三節 法律制度
第四節 司法制度
第八章 宋遼金元時期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宋代法律制度
第二節 遼金兩代立法概況及法制特點
第三節 元代法律制度
第九章 明代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明代立法思想與立法概況
第二節 一明代法律內容的發展及特點
第三節 明代司法制度的發展變化
第十章 清代法律思想與制度(上)
第一節 法律思想與立法背景
第二節 一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三節 法律制度
第四節 司法制度
第十一章 清代法律思想與制度(下)
第一節 清末法律改革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近代法律思想的引進與傳播
第三節 一清末變法修律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
第五節 變法修律的特點及影響
下編
同時期外國法律文化概況
第十二章 中華民國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一節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二節 北京政府時期的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律思想與制度
第十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思想與制度(上)
第一節 革命根據地法律思想
第二節 工農民主政權的法律制度
第三節 抗日民主政權的法律制度
第四節 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思想與制度(下)
第一節 法律思想與立法背景
第二節 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三節 法律制度
第四節 司法制度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