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權利保障 張萬洪 978730723494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權利保障
ISBN:9787307234949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張萬洪
頁數:42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091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目前有關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權利保障最權威、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匯總,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在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尊重和保障殘障人權利的中國經驗。其中包括重視和確保殘障人的生命健康權,提供無障礙信息和服務,兜底殘障人民生,完善社會治理,加強教育、就業等領域的公共服務等。
本書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寬闊視野,介紹了國際社會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倡導殘障權利,識別交叉身份與多重脆弱,鼓勵多方力量參與提供支持,在緊急狀態和日常生活中促進社會融合與包容發展的做法。
本書聚焦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權利保障,運用豐富材料推進了殘障權利多學科研究,為深入理解平等與反歧視原則,創新人的脆弱性與韌性理論,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文內涵,提供了有益啟發。

作者簡介
張萬洪,法學博士,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院長,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團隊首席專家,武漢大學公益與發展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中華公益法學者”,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中法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教研機構訪問學者。曾作為專家小組成員,參與我國《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等多項政策、法律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和評估工作。

目錄

上篇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權利保障——中國實踐與中國經驗
第一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殘障群體之概況
第一節 殘障群體的信息獲取和公共服務需求
第二節 殘障群體的緊急情況準備
第三節 殘障群體權利保障的困境
第四節 提供合理便利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第二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特定群體與交叉身份
第一節 聽障人群
第二節 手語翻譯
第三節 殘障女性
第四節 家庭暴力受害者
第五節 女性長期家庭照護者
第六節 老殘一體
第三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殘障群體的特定需求
第一節 殘障抗疫需求
第二節 殘障就業和社會保障
第三節 平臺經濟和電子商務
第四節 精神健康
第五節 殘障主流化與殘障相關信息收集的人權保障
第六節 信息無障礙
第七節 信息傳播
第八節 視障高等融合教育
第九節 少數民族地區特殊教育
第四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對殘障群體的社會支持
第一節 殘疾人社會支持機制的建構和探索
第二節 殘障自組織及互助組織的作用
第三節 企業和殘障組織的聯合行動
第四節 機構及社區中的殘障照料
第五節 殘障關懷照顧的公共倫理
第六節 精神障礙者社區康復
第五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群體防護與服務指南
第一節 重大傳染病疫情殘疾人防護指南(試行)
第二節 重大傳染病疫情殘疾人防護社會支持服務指南(試行)
第三節 殘障者服務與倡導手冊
下篇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權利保障——國際經驗與實踐指南
第六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殘障權利和殘障關懷
第一節 殘障人與COVID-19冠狀病毒
第二節 新冠疫情中的殘障關懷
第三節 殘障與健康緊急風險管理的指導性說明
第四節 新冠病毒和殘障者權利
第五節 殘障的兩種范式之戰
第七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交叉身份與平等權利
第一節 能力主義和老年歧視
第二節 老年殘障人——交叉議題的殘酷性
第三節 自然災害及其他大規模突發事件期間聾人無障礙溝通服務指南
第八章 突發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社會支持與社會融合
第一節 朝向障礙融合觀點:來自國際障礙聯盟的10點建議
第二節 殘障包容性社會保障
第三節 如何減少貧困與社會排斥風險
第四節 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的注意事項
第五節 信息無障礙國際經驗
作者及譯者簡介
編寫分工

前言/序言
保障殘障權利,維護 生命尊嚴 我們籌備這本書的時 候,是2020年年中。當 時,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 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時 至今日,疫情防控工作取 得巨大成效,全國恢復正 常生產生活。從彼時彼刻,到此時此刻,我們更加 認識到突發公共衛生緊急 狀態下殘障權利保障的重 要與必要,更加珍惜文明 曙光中的每一道色彩,更 加重視平等對待每個生命 及其固有尊嚴。在本書的 開篇,我們簡短回望疫情 以來為保障殘障權利而作 出的各種努力。與全國人 民鑄就的偉大抗疫精神一 樣,這些努力和事蹟悲壯 頓挫,可泣可歌。快速細緻,民間有力 量 在團結一心的抗疫行 動中,保障特殊弱勢人群,包括殘障人、婦女、兒 童、老年人的平等權利, 離不開民間力量尤其是社 會組織的重大作用。在抗 疫之初,政府職能部門動 員需要時間,尚未全速運 轉,各界人士已經捐贈大 量物資,需要社會組織快 速反應、細緻對接地方殘 障社群的需求。從企業到 醫院,從域外友邦到本地 小區,到處都有公益組織 志願者活躍的身影。到抗疫中後期,由於 小區封控、交通限行等措 施更加嚴格,民間力量發 揮作用的空間相對縮減, 但其在線提供諮詢、陪伴 的功能仍在繼續。與此同 時,政府主導的醫療救治 、隔離防護、物資保障體 系逐漸完備;各級殘疾人 聯合會的協調作用也越發 凸顯。回頭來看,在處理重 大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時, 政府職能部門的優勢在於 統籌全域,動員最大份額 的人力物力資源,維持穩 定的社會秩序,將各項應 急舉措貫徹到最基層。中 國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地方 組織這類人民團體在服務 保障特定弱勢群體方面建 立了全面深入的體系,積 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有 助於中央和地方制定實施 有針對性的保障政策。而 民間力量的優勢在於反應 及時、觸角敏銳,可以有 效處理個體層面的多樣需 求。這幾方面良性互動, 共同構成國家治理能力現 代化的主要支柱。如果說 到過去的”短板”,可能恰 恰在於對民間力量認識不 夠,未來需要認真對待, 大力發展。自救助人,社群在行 動 除了公益社會組織, 聾人、肢體障礙者、心智 障礙者等家人群體都開展 了積極的自救和公益助人 行動。人民網、光明網等 主流媒體和相關自媒體對 這些行動的報道,有助於 扭轉社會公眾對殘障人刻 板的”可憐、被動”印象。這類行動,在國際人權法 層面,屬?我國政府履行 《殘疾人權利公約》提高 認識方面的義務,值得肯 定。正是由於這些社群自 身的呼籲,殘障人維繫基 本生活、維護體面和尊嚴 的諸多無障礙需求得以凸 顯。例如北京疫情防控新 聞發佈會上的手語翻譯得 到廣泛關注,她戴著透明 口罩,便於手語使用者通 過面部表情和唇語獲取必 要信息。對於聾人來說, 手語不是手勢,手語比字 幕更重要——這些關於手 語知識、聾人文化的必要 科普得到了有效傳播。其 他機構或平臺包括中國殘 聯、武漢東湖公益服務中 心、守語者、聽障防疫公 益團隊均製作了不少手語 版的抗疫科普與支持視頻,同樣廣為傳播,強化了 公眾對手語翻譯的認識。在心智障礙領域,社 群跨界聯合,製作了易讀 版疫情防控手冊,以圖文 搭配、簡單明白的語言講 解必要的防控知識。心智 障礙者家人也在全國範圍 內在各種信息、物資上互 通有無,包括如何在家陪 伴自閉孩子,維持體能、 智力上的適度鍛煉等。此外,由於長期而普 遍存在偏見,一些精神障 礙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不願意披露相關信息而通 過社區代購代取必需的藥 品。相比之下,他們更信 任服務殘障社群的公益組 織或志願者。後者在與當 地疾控中心、精神衛生機 構建立渠道,為社區內的 精障者提供藥品方面,發 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古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還是國際 殘障運動的金句”沒有我 們的參與,不要做關於我 們的決定”,都說出了社 群行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也再 次得到驗證。臨危受命,註冊是關 鍵 本次抗疫行動中形成 了支持殘障社群的諸多網 絡。除了積極發揮引領作 用的志願者個人,構成這 些網絡關鍵節 點的是正式 註冊的社會組織,沒有注 冊的團體則碰到了不少困 難。希望經此一役,有關 主管部門能進一步完善管 理、提高效率,為更多想 註冊的組織合法、有效地 開展活動發放許可證。
第一 註冊社會組織 有公章,才能出具必要的 證明文書。在抗疫初期, 一紙”通行證”折射出社會 組織與政府監管的動態關 系。在一些地區,義工聯 合會加蓋公章 的證明,得 到了小區物業、交通管理 、民政救濟等多個機構或 部門的認可。而在防控壓 力更大的城市 社會組織 志願者拿著疾控中心、醫 院的證明,仍然無法通行 ;後來通過民政部門的協 調及時解決了問題。但這 仍然繞不開民政主管部門 與註冊社會組織之間的權 責關係進一步清晰化這個 問題。
第二,註冊社會組織 有規範的財務管理,有助 於接受基金會的資助或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