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我好騙嗎? 雨果.梅西耶 97875739152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科學技術
NT$69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你當我好騙嗎?
ISBN:9787573915245
出版社:浙江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雨果.梅西耶
頁數:25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10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大眾是輕信和易受騙的,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讓群體的愚昧性深入人心,米爾格拉姆的電擊實驗也讓人們深信大眾會盲從權威。可是果真如此嗎?法國知名認知科學家雨果·梅西耶顛覆性地指出,人類從來都不好騙,他們看似的輕信、盲從甚至迷信,其實是經過理性思考之後做出的符合自身zui佳利益的選擇。 全書圍繞「開放式警覺機制」這一人類溝通的核心機制展開,指出人類擁有一套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評估和檢驗的認知機制,使我們能開放地接受有價值的資訊,又能警覺地抵制危險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在面對沒有把握的信息時,人的預設是保守的,而非輕信的,所以我們犯錯更可能是因為在該信任時不信任,而非在不該信任時信任。 閱讀本書,你將看大量顛覆性的認知科學知識和精彩的故事,看到決定競選、廣告、說服和謠言成敗的根本因素,更將如科學作家萬維鋼所說,「思維水平會上升一檔」。

作者簡介 雨果·梅西耶,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博士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是理性的功能和運作機制。

目錄 推薦序 不要輕信「人類會輕信他人」這事兒
前言 我們真的容易被騙嗎?
第一部分 人類天生易受騙? 才不是!
01 我們為什麼會相信無稽之談
一切源於對第一批受騙之人的盲目信任
輕信之謎,人類思考了2500年
文化傳承與學習之鑰:進化使我們輕信他人
顛覆「烏合之眾」,人類根本不好騙
02 動物間不可思議的溝通
動物們的怪異行為
警報之聲,衝突與溝通的進化
母親與胎兒的激素之爭,令人驚訝的溝通失誤
共有動機,促成出乎意料的溝通成功
增加成本,確保信息誠實可信
我們的大部分溝通都很可靠
第二部分 開放式警覺機制,我們信任誰與信什麼
03 更開放,也更警覺
受騙是因為智力水平有限嗎
人類是溝通上的雜食動物
不斷進化的開放性和警覺性
04 4大方法,決定我們願意相信什麼
方法 1:朝對方的意見偏移
方法 2:真實性檢驗與推理是永存的過濾器
方法 3:當真實性檢驗與推理相矛盾時,進行最好的論證
方法 4:校正直覺的錯誤
05 誰會是最了解真相的人
親眼見證的優勢
可靠的專業知識
與生俱來的直覺力
大多數人支持與多數裁定原則
我們總體上相當理性
06 我們會選擇相信誰
微表情能可靠地測出誰在說謊嗎
僅僅說真話還不夠,還要看盡責的程度
動機一致時,更容易相信彼此
考量聲譽的好壞與承諾的程度
在持續的合作中動態調整信任度
決定該相信誰
07 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
激情在理性之內?
情緒警覺,助我們判斷和回應他人的情緒信號
情緒傳染是個美麗的誤會
群體其實很理性
08 群體的信任:只能反映,不能主導
借勢而上,利用人們既有立場
迎合需求,基於更實際的考量
09 除非有強有力證據,否則人們不會輕易改變觀點
競選的結果,幾乎在一開始就是註定的
廣告只能使人知曉,無法使人真的下單
大規模說服群眾與「人們容易輕信他人」的悖論
第三部分 謠言與虛假之下,如何校準信任
10 撩人的謠言與快速的傳播
80% 以上的謠言都是準確的
反射式觀點與直覺式觀點
我們為何相信不實的謠言
大腦為什麼青睞謠言
人們為何「傳謠」與如何「傳謠」
最低的可信度
為什麼謠言傳播得如此之快
信任校準實踐 有代價,才能有效遏制謠言傳播
11 謠言傳播鏈是如何運行的
信息源,開放式警覺機制運行的素材
增強可信度vs聲譽管理
信息誤導與隱性相關性
從社交傳播到心理影響
信任校準實踐 保持開放,在複雜的信息中追蹤可靠信息源
12 虛假供述、公開吹捧背後的秘密
為什麼會有人承認子虛烏有的罪名
馬屁精是真的在拍馬屁嗎
不留後路地表態
信任校準實踐 看清背後的社交目標,識別和應對虛假認罪
13 立場,無用的虛假資訊被傳播的驅動力
全世界1/4的地方進行過放血療法
謠言是借口,不是原因
謠言不會扭轉立場,只會促進兩極分化
「回聲室」與「兩極分化」
信任校準實踐 找到正當理由,應對虛假資訊和誤導性觀點
14 膚淺的大師,用粗糙線索與晦澀之語堆疊的「信任科學」
反直覺的不同程度
珍貴的膚淺,是什麼讓我們接受複雜難懂的觀點
我們為什麼會順從權威
信任校準實踐 如何覺察和避免盲從權威
15 我們的信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們天生就會從聯盟的角度考慮問題
騙人比我們以為的難多了
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收益
信任校準實踐 兩種機器,妥當地建立與調整信任
結語 不斷精進的信任力
致謝
註釋
譯者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