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日常生活下多終端使用行為研究 ISBN:9787307239746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李軻 叢書名:知識管理與智能服務研究前沿叢書 頁數:1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05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類智能終端滲透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縫隙,深度嵌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同時使用多個終端的行為即為多終端使用行為,這些行為有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時則是無意間發生的。這些常被忽略的多終端使用行為恰恰代表了當下智能終端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進程。日常生活中多終端使用行為是如何發生的,受到何種機制的影響即為本書討論的核心問題。本書通過三部分實證研究建構了基於多終端環境、多終端使用動機和多終端使用行為的理論框架,證明多終端使用行為是在多終端環境下受到使用者理性行為系統和以習慣、衝動為代表的經驗系統共同影響的,進而揭示了多終端使用行為的影響機制。本書的研究豐富了智能終端使用領域的研究成果,也為媒介使用行為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參考。作者簡介 李軻,男,天津市人,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數字媒介)博士,武漢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現任職于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研究方向為數字媒介技術與應用,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媒介技術使用行為、虛擬現實、風險傳播。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在SSCI、SCI收錄的國際期刊及國內核心期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目錄 1 緒論1 1 日常生活中的多終端使用圖景 1 2 多終端的發展趨勢 1 3 多終端研究的目的及價值 1 3 1 研究目的 1 3 2 研究意義 1 4 本書結構 2 多終端的概念 2 1 多終端相關概念的辨析 2 2 多終端相關概念的界定 2 2 1 「多終端環境」與「多終端生態系統」 2 2 2 多終端使用行為 2 2 3 多終端使用行為模式 3 「日常生活」與「多終端」 3 1 「日常生活」理論 3 2 技術應用視角下的「日常生活」 3 2 1 技術 社會角度 3 2 2 發展 環境角度 3 3 「多終端」的研究層次 4 多終端環境與多終端使用行為 4 1 多終端環境下的終端使用 4 2 多終端環境與使用情境 4 2 1 使用情境 4 2 2 任務 4 3 功能 情境 任務的「融合」 4 4 本章主要研究問題及研究步驟 4 4 1 研究問題 4 4 2 研究步驟 4 5 終端使用基本情況 4 5 1 受訪者基本情況 4 5 2 終端使用比例 4 5 3 終端使用頻率 4 5 4 終端共享使用 4 6 基於數據實地採集的終端使用研究 4 6 1 數據採集方法 4 6 2 實地數據採集的實施 4 6 3 結果分析 4 7 針對終端使用的訪談研究 4 7 1 訪談對象及訪談問題 4 7 2 訪談結果及分析 4 8 本章小結 5 多終端使用動機 5 1 多終端使用動機基礎理論 5 2 本章研究步驟 5 3 多終端使用動機的定義和測量 5 4 測量工具的修訂 5 4 1 預測試受訪者基本情況 5 4 2 信度分析 5 4 3 因子分析 5 5 多終端使用動機對使用行為的影響 5 5 1 數據收集方法及受訪者情況 5 5 2 多終端基本使用情況分析 5 5 3 性別和年齡對多終端使用動機的影響 5 5 4 動機對使用行為影響的分析 5 6 本章小結 6 多終端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6 1 多終端使用行為影響機制 6 1 1 功能互補觀點 6 1 2 媒介特性觀點 6 1 3 跨世代媒介並用行為理論 6 1 4 多任務PAT模型(Multitasking PAT Model) 6 1 5 媒介多任務動態整合模式 6 2 多終端使用行為理論模型的建立 6 2 1 影響多終端使用行為模式的比較 6 2 2 模型的選擇和建立 6 3 本章研究框架 6 4 結構模型的建立 6 4 1 本章研究中變數的定義 6 4 2 本章研究假設及結構模型 6 5 測量模型的建立 6 6 數據採集 6 7 模型分析與評估 6 7 1 測量模型結果評估 6 7 2 結構模型結果評估 6 8 本章主要研究結果與討論 6 8 1 主要研究結果小結 6 8 2 研究結果討論 7 總結與展望 7 1 主要研究結論 7 2 研究啟示 7 3 研究局限與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1 智能終端使用情況調查問卷 附錄2 多終端使用動機問卷 附錄3 多終端使用行為問卷 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