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後期合成-After Effects CC 2020 高豔俠 978750785572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NT$1,1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影視後期合成-After Effects CC 2020
ISBN:9787507855722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高豔俠
頁數:58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86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立足影視後期製作,對軟件操作、行業發展展開講解和論述。
*幫助學生掌握軟件操作,為藝術創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內容簡介
影視合成效果的製作方法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用的技術也不盡相同。不僅如此,在不同的時代發展下流行元素、藝術審美、社會需求都會影響影視後期合成的最終呈現。本書分九章 講解了影視後期製作行業現狀、After Effects CC 2020 軟件的基本操作,包括二維
合成、三維合成和運動合成,文字特效、光效、粒子特效等特效合成,以及 After Effects CC 2020軟件與其他軟件工具的協同合作等,整體專業性、實用性較強,可切實解決學習者操作中的問題,促進專業製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簡介
高豔俠,教育碩士,河北傳媒學院講師,主要講授
“非線性編輯”“影視後期合成”“影視後期創作”“三維動畫設計與製作”“電視節 目包裝”“影視後期綜合實訓”等後期創作課程。河北傳媒學院首批河北省精品課程”非線性編輯”的主講師之一。以副主編身份編寫完成校本教材《影視非線性編輯》和《影視非線性編輯(第二版)》。曾獲得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河北賽區高等教育組二等獎和三等獎。視頻作品曾獲得第四屆”國青杯”藝術設計大賽教師組一等獎。

精彩書摘
影視後期合成在影視作品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電影中的戰爭場面,在一部分實拍的畫面基礎上添加爆炸、火焰、煙塵、子彈、音效等元素,打造出槍林彈雨的場景,或宏大,或慘烈,帶領觀眾走進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又如,動畫電影單獨設計並製作出角色形象及角色動畫,單獨設計並製作出場景、道具等,最後一道工序是把各元素有機合成到一起,編排成故事。諸如此類的應用數不勝數,最簡單的合成應用是在實拍鏡頭上添加片名文字。
一、影視後期合成的概念
“合成”是一個使用範圍非常廣泛的詞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合成”有兩個含義,一是由部分組成整體,二是通過化學反應使成分比較簡單的物質變成成分複雜的物質。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很多領域都有合成的應用,如生活中常用的塑料、食品等。”影視後期合成”一詞中,”合成”的前面有兩個定語,分別是”影視”和”後期”。
影視指的是影視創作領域,合成的對象是組成影視作品的視聽語言、敘事策略等。後期是相對前期而言的,合成的工作是在影視作品創作的後期階段進行並完成的。但是隨著數字化流程的普及,合成的理念變成需要貫穿影視作品創作的整個過程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在製片環節 就應該預測成片中使用特效合成的片長比例、難度級別,並以此為依據把特效合成需要的時間、人力和設備成本計算在內。前期創作的各個環節 都需要後期合成工作人員的參與,為的是確保最終效果準確呈現。而後期的工作是在前期工作成果基礎上的錦上添花,不應該是針對前期工作的各種修修補補的改錯。
在這裡提供一個影視後期合成的概念,這個概念也許並不全面,主要是幫助大家理解。影視後期合成是針對單個實拍鏡頭中現實沒有的元素或現實拍攝中效果不理想的元素進行再次單獨拍攝或製作,再根據分鏡頭腳本合成到一個鏡頭場景中。這個概念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理解。
第一個層面,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元素。單個實拍鏡頭指的是在實拍時一次錄製的內容,拍攝到的內容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有些影視作品中需要的元素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如早已經在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或科幻片裡的外太空城市。另一種情況是現實生活中都存在,但是不在同一個時空,可以通過兩次甚至多次拍攝,最後通過後期合成把不同時空的元素合成在同一個時空。比如,分別拍攝不同地點的高山、河流、瀑布,後期把高山、河流和瀑布組合到一個故事空間中。
第二個層面,現實生活中存在,但是直接拍攝效果不理想或存在其他問題。比如,拍攝一個人從大樓頂層一躍而下,如果真的讓演員去做這樣的動作,危險係數太
大。為了保障演員的安全,又達到驚險的效果,往往是給演員吊鋼絲繩,也叫作吊威亞,或是搭建一個稍高出地面的檯子,讓演員從這個矮檯子上往下跳,攝像機低角度
拍攝,後期合成時把檯子下面的地面替換成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第三個層面,影視後期合成不僅僅關注畫面元素,還關注聲音元素。影視是用視聽元素進行表達和傳播的,合成的工作既包括畫面,也包括聲音。聲音包括音樂、音響、音效、人聲等。影視合成效果的製作方法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用的技術也不盡相同。不僅如此,在時代的發展下,流行元素、藝術審美、社會需求等都會影響影視後期合成的最終呈現。
二、常用的影視合成技術電影史是以文本創作為脈絡書寫的。在文本創作的發展中,技術始終相生相伴,甚至在電影產生的早期就已經有了影視合成技術,很多時候技術走在文本創作的前面。下面以合成技術為主線重新梳理電影史。
(一)二次曝光
在膠片機時代,二次曝光是指在同一張膠片上曝光兩次。二次曝光是最早的合成技術,英國人G A 史密斯在其影片《科西嘉兄弟》中就使用了二次曝光技術,年份不晚於1898年。膠片的感光特性與所拍攝景物的明亮程度有關。全黑的物體在膠片上是不感光的,不會留下任何影像。利用這個原理對膠片進行兩次或多次曝光,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比例的景物彙集到一個畫面中,從而達到影像合成的目的。比如,以夜晚的城市為准設置拍攝參數,拍攝到的天空是黑色的;再以夜空中的月亮為准設置拍攝參數,此時城市部分是黑色的;在原底片上再曝光一次,就能實現流光溢彩的城市上空高懸皎潔的月亮的效果。現在也有很多攝影師使用這種拍攝手法。
在數字化時代,二次曝光的理念應用得更加廣泛,不再局限於拍攝畫面中是否有純黑的區域,而是通過圖層混合模式合成虛實、冷暖、動靜對比效果,打造或抒情或夢幻的意境。
(二)遮片
在現實拍攝中,因為需要合成的區域不一定總是黑色的,所以就有了人工的干預——遮片。具體來說,就是在特技攝影機的鏡頭和機身之間增加一個卡槽,在這個卡槽中放置遮片。遮片分為正片和負片。如在卡槽中放置一個遮住上部的遮片,畫面的上部不曝光是黑色的,下部正常曝光記錄影像內容,這個遮片叫作正片;第二次拍攝在卡槽中放置一個與正片相反的遮片,遮住畫面除第一次拍攝時的遮擋區域的其他區域,原底片上本來黑色的區域正常曝光顯影,這個與正片形狀相反的遮片叫作負片。美國人埃德溫 鮑特在電影《火車大劫案》中就是用了遮片技術。在拍攝車站發報室的場景時,畫面的右上角用遮片遮住了窗口區域。然後膠片被重新倒回到片頭,再拍攝窗戶和外面行駛的火車,這一次已經拍攝了演員表演的部分用遮片遮擋起來,畫面的右上角被曝光。
在數字化時代,遮片技術被蒙版(或叫作遮罩)代替,利用數字化工具,可以更加自由地繪製蒙版區域。
遮片分為固定遮片和活動遮片,上述遮片屬?固定遮片。固定遮片適用範圍有限,也限制了演員的活動。合成需要更靈活的可以隨主體的變化而變化的活動遮片。
活動遮片是一種高反差膠片,在膠片上只有透明和完全不透明兩個部分。印片過程中,將作為活動遮片的膠片與需要合成的膠片疊合在一起曝光,畫面中的一些部分就會被遮片遮擋而不感光,而遮擋的部分又隨被攝主體的變化改變位置。這一複雜的電子合成過程被稱為”摳像(Matte)”。不過,傳統合成一定要有陰陽成對的活動遮片,電子和計算機的摳像不一定要有遮片,有時只要摳掉不想要的景物即可。以活動的人物摳像為例,最早的活動遮片是用黑色的絲絨布作為背景,其後又出現了藍幕法、紅外幕或鈉光幕。
在數字化時代,人物摳像通過各種鍵控操作可以在拍攝現場實時觀看合成效果。
(三)玻璃接景
在現實拍攝時,場景中有些元素缺失或不存在,此時就誕生了玻璃接景。玻璃接景是在攝影機前擺放一塊玻璃,玻璃上繪製被攝景物缺少的部分,以此使畫面中的景物”完整”。1911年,若爾曼 道恩(Norman Dawn)將攝影領域已經使用的玻璃接景(glass shot)技術引入電影,好萊塢接受並愛上使用玻璃接景使之流行長達20年。
1924年公映的《巴格達竊賊》,其宏大的外景使用的就是玻璃接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也大量使用了玻璃接景技術。藝術家在玻璃上繪製出飛船的內景及外景,預留出空白區域做透明用,單獨拍攝演員的表演,再把演員的表演疊加到玻璃板的透明區域。玻璃接景更加適用於靜態的元素,不能讓繪製在玻璃板上的元素活動起來。
數字化時代,玻璃接景被數字繪景取代。通過計算機技術,不僅可以繪製靜態的場景,還可以製作出活動的場景,讓場景更有生命力,還可以通過跟蹤技術匹配攝像機的運動。
(四)模型接景
模型接景是用模型替代玻璃接景中繪製的景物。其製作出等比例縮放的模型,拍攝時把模型放置在攝像機鏡頭的前面,通過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把小巧的模型放大成宏偉壯觀的場景。比如,1925年大型史詩片《賓虛》,其中羅馬競技場使用模型接景合成,營造出看臺上萬人攢動的氣勢。
數字化時代,可以通過三維軟件模擬製作出各種各樣的模型合成到實拍場景中。
在數字模型大行其道的時代,依然有一些人堅持製作微縮模型拍攝,追求真實的質感。比如,英國導演馬丁 斯科塞斯的電影《雨果》中,火車脫軌的片段就是用微縮模型拍攝製作完成的,其還原了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火車脫軌事件。
(五)鏡子合成
鏡子合成利用鏡子的反射原理,可以把場景中的活動元素反射到鏡頭畫面中。鏡子合成與玻璃或模型接景相比,靈活性大大提高,用於合成的素材可以是真正的演員,也可以是小模型或者繪畫。鏡子合成常常用來擴大攝影的場面,增加演員人數。比如,一支500人的隊伍,加上鏡子中的影像就會變成1000人。
數字化時代,可以通過圖章 工具複製出千軍萬馬,也可以多次拍攝同一波人的表演,後期通過蒙版合成萬人空巷的場面。
(六)背景放映合成
在演員背後放置一塊背景屏幕,需要合成的影像通過放映機從背面放映到屏幕上,攝影機同時拍攝下演員的表演和背景的影像。這種技術常用來拍攝在公路或街道上駕駛車輛的鏡頭。
目前,背景放映合成的理念依然在廣泛使用,如高清的LED背景、全息投影等。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從VR到AR,再到SR,在技術層面,要努力打造越來越真實的沉浸式觀看體驗。
(七)數字合成
20世紀末,影視創作行業開始進入數字化時代,記錄素材的介質逐漸由膠片轉為卡片,信號的記錄模式由模擬過渡到數字,科技的發展使影視合成的工具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強大。幾乎所有膠片時代的合成技術都可以用計算機技術代替,但是合成的理念一脈相承,膠片時代的合成技術起源為數字時代合成的創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動力。
數字合成技術發展至今,開始進入新的階段,即虛擬現實合成技術。虛擬現實是一種由計算機和電子技術創造的新世界,通過多種傳感設備,提供視、聽、觸等直觀而自然的實時感知,進一步增強了參與者的”沉浸感”體驗。虛擬攝影棚是虛擬現實技術在影視領域的一項應用,把後期工作前置,在拍攝現場將後期合成的影像呈現在270°的LED屏幕上,演員可以實時感知到周圍的環境,從而更好地入戲。拍攝現場監視器的畫面就是合成的結果,所見即所得,消除了很多以往後期才合成的不確定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