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監測與溫室氣體監測技術 朱衛東 97871224661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化學工業
NT$1,89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碳監測與溫室氣體監測技術
ISBN:9787122466167
出版社:化學工業
著編譯者:朱衛東
頁數:6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832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碳監測與溫室氣體監測技術》是國內首部系統介紹碳監測與溫室氣體監測的專業圖書,全面呈現了該領域的技術和應用圖景。本書首先概述了「雙碳」政策背景、碳監測、碳核算、碳計量、碳足跡、碳交易的有關知識以及國內外溫室氣體監測技術現狀,在此基礎上,詳細闡述了多種溫室氣體監測技術(包括非分散紅外光譜、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腔衰盪吸收光譜、腔增強吸收光譜、光聲光譜、差分吸收光譜等光譜技術和氣相色譜、氣質聯用等色譜技術)的測量原理、系統組成、關鍵部件、典型儀器產品及應用實例,系統總結了碳排放連續監測、碳捕集利用封存監測、重點行業碳排放監測、城市大氣環境溫室氣體監測、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海洋碳匯監測、碳通量監測中適用的技術與儀器,深入解析了碳排放計量、碳排放權交易、企業溫室氣體核算與排放報告編製的技術要點,介紹了碳監測智能化信息監控平台及其與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融合應用,並對溫室氣體監測的標準物質、量值溯源、質量控制、數據質量和儀器比對測試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書融合了多位一線專家的經驗和智慧,集廣度與深度於一體,兼具前瞻性和實用性,可供大氣環境監測、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儀器研發與製造、分析技術開發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也適合高等院校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朱衛東,原南京分析儀器廠副廠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原機械工業部任命的部級科技專家(分析儀器),國務院授予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工程技術)專家;曾任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第五屆理事,分析儀器分會第五屆理事;現任中國儀器儀錶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在線分析儀器專家組委員,《分析儀器》雜誌編委。 從事分析儀器產品開發五十余年,涉及熱學、電化學、光學、色譜、質譜等分析儀器新產品技術開發,榮獲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退休后曾在多家民營企業任職,現任南京霍普斯科技有限公司顧問。近十年來,研究重點為在線分析儀器系統與環境監測技術應用。先後發表論文30餘篇,曾負責編寫《在線分析系統工程技術》專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年出版,任第一副主編和統稿人),是在線分析行業的咨深專家。

目錄

第1章 「雙碳」目標與碳監測的有關知識
1 1 溫室氣體減排與「雙碳」目標
1 1 1 溫室氣體、溫室效應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1 1 1 1 溫室氣體及溫室氣體升溫效應
1 1 1 2 溫室效應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與危害
1 1 1 3 溫室氣體監測的有關術語
1 1 2 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與碳達峰、碳中和
1 1 2 1 IPCC與溫室氣體減排最重要的三個法律文件
1 1 2 2 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與碳達峰、碳中和
1 1 3 中國「雙碳」目標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政策措施
1 1 3 1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1 1 3 2 中國「雙碳」目標實現的階段要求
1 1 3 3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政策措施
1 2 碳監測、溫室氣體核算與碳監測管理
1 2 1 碳監測的概念與溫室氣體監測的有關知識
1 2 1 1 碳監測的概念與有關知識
1 2 1 2 碳監測與溫室氣體監測的關係
1 2 1 3 碳排放、碳排放總量控制與碳排放監測
1 2 1 4 碳計量管理、碳排放權交易與碳足跡
1 2 2 溫室氣體核算方法與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製
1 2 2 1 溫室氣體核算方法
1 2 2 2 溫室氣體核算技術與核算體系
1 2 2 3 碳排放核算方法與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編製
1 2 3 溫室氣體監測的應用領域及有關技術管理
1 2 3 1 溫室氣體排放源監測
1 2 3 2 大氣環境溫室氣體濃度監測
1 2 3 3 溫室氣體的碳匯監測與通量觀測
1 2 3 4 溫室氣體監測的有關技術管理
1 2 4 碳監測管理與評估試點工作要點及其進展
1 2 4 1 碳監測管理與評估試點工作要點
1 2 4 2 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的技術進展
1 2 5 強化「雙碳」標準計量體系建設
第2章 溫室氣體監測技術及監測儀器技術總覽
2 1 溫室氣體監測技術現狀與發展
2 1 1 常見溫室氣體的特性及其監測方法
2 1 1 1 常見溫室氣體的特性
2 1 1 2 常見溫室氣體濃度的監測方法
2 1 2 溫室氣體自動監測技術應用與量值溯源
2 1 2 1 溫室氣體自動監測技術的應用
2 1 2 2 溫室氣體自動監測的數據信息應用
2 1 2 3 溫室氣體監測的量值溯源
2 1 2 4 溫室氣體監測與污染氣體監測方法的比較
2 1 3 國內外溫室氣體監測技術現狀
2 1 3 1 工業排放源監測技術現狀
2 1 3 2 大氣環境溫室氣體濃度監測技術現狀
2 1 3 3 碳匯與碳通量監測技術現狀
2 2 溫室氣體監測儀器技術的應用研究
2 2 1 國內外溫室氣體監測儀器技術的應用研究
2 2 1 1 國外的應用研究
2 2 1 2 國內的應用研究
2 2 1 3 國內大氣溫室氣體監測與遙感探測技術的應用研究
2 2 1 4 國內外溫室氣體監測儀器技術應用
2 2 2 用於溫室氣體監測的現代在線分析儀器技術
2 2 2 1 用於溫室氣體監測的在線光譜分析儀器技術
2 2 2 2 用於溫室氣體監測的在線氣相色譜儀器技術
2 2 3 用於溫室氣體監測的環境光學遙測儀器技術
2 2 3 1 溫室氣體遙感探測技術
2 2 3 2 「天空地」立體化監測儀器技術
第3章 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監測技術
3 1 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監測技術概述
3 1 1 常見溫室氣體的紅外光譜及特性
3 1 2 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的檢測原理
3 1 3 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的結構形式與關鍵部件
3 1 3 1 結構形式
3 1 3 2 光源與氣室部件
3 1 3 3 檢測器與濾光器部件
3 1 4 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的技術特點
3 1 5 非分散紅外溫室氣體分析儀器的技術分類
3 1 6 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在溫室氣體監測中的應用概述
3 2 非分散紅外溫室氣體分析儀的產品技術與應用
3 2 1 採用薄膜微音器的非分散紅外溫室氣體分析儀
3 2 2 採用微流量檢測器的非分散紅外溫室氣體分析儀
3 2 2 1 微流量檢測器技術
3 2 2 2 國內外微流型紅外溫室氣體分析儀
3 2 3 採用濾波相關及多返池的非分散紅外溫室氣體分析儀
3 2 3 1 常規的濾波相關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檢測技術
3 2 3 2 濾波相關非分散紅外氣體分析儀的多組分氣體檢測技術
3 2 3 3 GFC+長光程多返測量池的非分散紅外氣體檢測技術
3 2 3 4 IFC用於大氣環境溫室氣體監測系統的技術及應用
3 2 3 5 非分散紅外溫室氣體吸收峰選擇與抗干擾分析
第4章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氣體分析儀監測技術
4 1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氣體分析儀監測技術概述
4 1 1 FTIR氣體分析儀的基本原理及測量方法
4 1 1 1 概述
4 1 1 2 FTIR在線光譜儀的基本原理
4 1 1 3 FTIR在線光譜儀的測量方法與光譜反演
4 1 2 FTIR氣體分析儀的結構組成與關鍵部件
4 1 2 1 FTIR氣體分析儀的結構組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