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循吏李拔 ISBN:9787211095513 出版社:福建人民 著編譯者:中共寧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頁數:28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95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在甯德工作期間點贊過兩位封建時代的官吏,一位是壽甯知縣馮夢龍,另一位是福甯知府李拔。李拔,號峨峰,四川犍為縣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而為官,歷任三地知縣、一地同知、七地知府,足跡遍及四省,累官至湖北荊宜施道道台。李拔是歷任福甯、福州知府中比較有作為的一位,他為官總是留心於”開河渠,治陂塘,勤播穀,廣種樹,儆游惰,尚節 儉,禁停棺之惡習,懲好賭之頹風”諸事務,離任時,當地百姓總是依依不捨,扶轎挽留,立碑頌德,可見他是一個百姓喜歡的能吏好官。 著名學者齊如山先生總結道:”凡科甲出身之人,總是正人君子較多,這有兩種原因,一是科甲出身者,都讀過經書,書中有好的道理,讀的多了,自然要受其感化。二是從前考試辦法很公正,貢院大堂之匾額寫‘至公堂’三字,確有道理”齊如山先生所說的”經書”多強調立德、立功、立言,多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多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多強調”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等,李拔從為官之日起,便切實踐行了這套價值觀,因而成長為一個好官,一生曾五次得到乾隆皇帝的召見。為這樣的循吏撰寫傳記,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 作者立足紀檢監察宣傳工作職責,用心耕耘,默默付出,集多年之功,查閱大量典籍史料,逐漸聚焦到李拔這個人物,順藤摸瓜翻檢了族譜、地方誌,包括李拔任職過的各個地方的文獻資料,然後不辭辛勞、長途跋涉深入實地調研考察,並尋訪、聯繫李拔後人,獲得了較他人更多的資料,也便有了對李拔其人更多的發言權。作者抱著有一份材料說一份話的情懷,認真消化資料,悉心排列綱目,以25萬字的篇幅,條分縷析地呈現了鮮活的循吏、廉吏李拔的形象,文字順暢,立意鮮明,堪為新時期公職人員職業教育的好教材。 目錄 第一章 蜀楚成長磨礪 後記 前言/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