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世界公民-中國哲人信劄 ISBN:9787559866172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奧利弗.哥爾斯密 叢書名:近代歐亞文學交流互鑒 頁數:5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99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為18世紀歐洲涉中國題材文學作品中非常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一部,英國作者藉助從書本中了解到的和自己想象中的中國,以虛構的旅英華人的口吻,諷刺英國社會。 書大量涉及中國的故事、寓言、語錄、哲理,反映了17—18世紀中國器物(瓷器、織物等)風靡歐洲的景況,以及啟蒙思想家在中國文化中尋求自然、理性、道德等理想精神的嘗試。 本書由123封書信組成,最初在報紙上連載,作者的寫作緊跟時事,記錄了時人對諸如1760年倫敦「捕殺犬類行動」、英王喬治三世登基等事件的態度。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18世紀的英語書信體小說,作者虛構了旅英華人李安濟致友人的信件,藉此諷喻英國社會,介紹中國文化。全書共有書信123封,大量涉及中國的故事、寓言、語錄、哲理,堪稱面向18世紀外國讀者的一部中國知識百科全書。 中國人李安濟曾在廣州居住,會講英語,在歐洲商人的推薦下遊歷至倫敦。在這裏,他廣受歡迎,和英國朋友一起遊歷倫敦各地,和各階層的人交談,將見聞印象寫信寄給北京禮部大臣馮煌。李安濟離開中國后,他的兒子興波來歐洲尋父,在途中被俘為奴,後設法逃走並解救一名女奴,父子二人的通信充滿戲劇性的變故和道德說教。最終父子二人在倫敦團聚,興波與他解救的女奴澤麗斯在倫敦完婚定居,李安濟則與他的英國朋友繼續遊歷世界。作者簡介 奧利弗·哥爾斯密(Oliver Goldsmith,1728—1774),英國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代表作有小說《威克菲爾德牧師傳》,劇作《屈身求愛》,詩歌《荒村》《旅行者》等。目錄 前言第1封信 介紹中國哲人。 第2封信 中國哲人到達倫敦。他旅行的動機。對街道與房屋的描繪。 第3封信 繼續描寫倫敦。英國人的奢華及其益處。英國的紳士與淑女。 第4封信 英國人的驕傲。自由。兩者的例證。報紙。禮數。 第5封信 英國人對政治的熱情。一份樣報。各國的風俗特點。 第6封信 因追求高雅而失去幸福。中國哲人的恥辱。 第7封信 智慧是為了讓人快樂。旅行對一個哲人道德上的益處。 第8封信 中國哲人在倫敦街頭被一位妓女所騙。 第9封信 英國人對女性的放蕩。一個討女士歡心的男子。 第10封信 中國哲人從北京到莫斯科的路程。達斡爾國的風俗。 第11封信 奢華的益處:使人更聰明,更快樂。 第12封信 英國的葬禮莊嚴肅穆。英國人熱衷於恭維性的墓志銘。 第13封信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第14封信 中國哲人受到一位英國貴婦人的招待。 第15封信 反對兇殘地虐待動物。來自瑣羅亞斯德教《阿維斯塔》經文及其評註的一則故事。 第16封信 貌似真摯的書籍宣揚虛假信息。 第17封信 正在進行的英法戰爭,其動機是輕率的。 第18封信 一則中國婦女的故事。 第19封信 英國人及俄國人對待通姦婦女的方式。 第20封信 英國文學界的現狀。 第21封信 中國哲人在英國劇院。 第22封信 中國哲人的兒子在波斯淪為奴隸。 第23封信 讚揚英國人為法國囚犯慈善募捐的行為。 第24封信 嘲笑庸醫和售賣靈丹妙藥的小販。 第25封信 以勞國為例,說明王國的興衰沉浮。 第26封信 黑衣人的性格特點,其矛盾行為舉例。 第27封信 繼續講述黑衣人的故事。 第28封信 倫敦有大量老姑娘和單身漢的原因。 第29封信 倫敦的一個文學俱樂部。 第30封信 接著描寫文學俱樂部。 第31封信 中國人的園林藝術精妙絕倫。描寫一座中國園林。 第32封信 英國一些貴族的墮落行為。韃靼人的蘑菇盛宴。 第33封信 中國人的寫作方式。嘲笑英國雜誌上的東方傳說。 第34封信 貴族們目前對繪畫的荒唐熱情。 第35封信 中國哲人的兒子與一位女俘虜。 第36封信 接續上一封信。美麗的女俘虜同意嫁給她的領主。 第37封信 接續上一封信。他開始厭惡對智慧的追求。一則寓言證明其徒勞無益。 第38封信 中國哲人頌揚英國最近一場判決的公正性,並以夏洛萊王子案件為例說明法國國王的不公正性。 第39封信 描述真正的文雅。兩封來自不同國家的信,寫信者是在國內被誤認為文雅的女士。 第40封信 英國仍有詩人,卻不是填詞湊句的詩人。 第41封信 聖保羅教堂里教徒祈禱時的舉止。 第42封信 中國的歷史充滿了偉大的行動,比歐洲的歷史更甚。 第43封信 聽聞伏爾泰去世偽消息之後的呼告。 第44封信 智慧和戒律可以減輕我們的痛苦,但永遠不會增加我們的正向滿足。 第45封信 倫敦人追求奇異景象和怪物的熱情。 第46封信 一個夢境。 第47封信 消遣是緩解痛苦的最佳方式。 第48封信 身居高位之人從事地位低下的工作的荒謬性。用一則童話故事舉例說明。 第49封信 繼續講童話故事。 第50封信 試界定什麼是英國自由。 第51封信 一位書商拜訪中國人。 第52封信 在英國難以通過衣著打扮區分人。兩個例子。 第53封信 嘲諷《項狄傳》等淫穢小說的荒唐品位。 第54封信 一個重要的小人物的特徵。 第55封信 繼續描寫他的性格、妻子、房子和傢具。 第56封信 關於歐洲各國當前局勢的一些想法。 第57封信 沒有陰謀或財富的情況下,提升文學聲譽是困難的。 第58封信 描述一場探訪晚宴。 第59封信 中國哲人的兒子帶著美麗的女奴逃走。 第60封信 那位美麗女奴的故事。 第61封信 給初入人世的青年的適當訓言;相關的寓言故事。 第62封信 彼得大帝的妻子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的真實故事。 第63封信 文學的興衰不取決於人,而源於自然的變遷。 第64封信 大人物們用幸福換取炫耀。這類愚蠢行為對社會有益。 第65封信 一個富有哲思的修鞋匠的故事。 第66封信 愛與感激的區別。 第67封信 試圖通過隱居來學習智慧是愚蠢的。 第68封信 嘲弄庸醫。特別提及一些庸醫。 第69封信 嘲笑人們對瘋狗的恐懼。 第70封信 事實證明,財富女神並非盲目;貪婪的磨坊主的故事。 第7l封信 花花公子、黑衣人和中國哲人等在沃克斯豪爾花園。 第72封信 譴責新頒布的婚姻法。 第73封信 生命因歲月流逝而日漸貴重。 第74封信 小小的大人物。 第75封信 有必要堅持用新書互相取樂。 第76封信 人們偏愛優雅勝於美貌:一則寓言故事。 第77封信 一個店主及其學徒的做法。 第78封信 用法國人自己的方式嘲笑他們。 第79封信 倫敦的兩個劇院為冬季戰鬥做準備。 第80封信 擴充刑法或嚴格執行現行刑法是邪惡的。 第8l封信 嘲笑女士的拖裾。 第82封信 科學對人口眾多的國家有用,對野蠻的國家有害。 第83封信 一位中國現代哲人有關人生的一些警示。 第84封信 幾位詩人的逸事,他們生前和死後的境遇都很悲慘。 第85封信 嘲笑舞台上演員們的瑣碎爭吵。 第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