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媒體與互聯網研究.2023 ISBN:9787121487088 出版社:電子工業 著編譯者:謝新洲 頁數:33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768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我國互聯網發展與治理離不開創新局面,這為新媒體與互聯網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堅實的實踐經驗支撐。《新媒體與互聯網研究(2023)》持續跟進新媒體與互聯網的發展動向及其社會影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跨學科交叉融合,關注並回應黨和國家及社會各界所關心的重要問題。本書收錄的是謝新洲研究團隊在新媒體與互聯網領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從網路內容生態治理、互聯網平台與數字治理、用戶參与與數字文化三個專題切入,推動構建新媒體學知識理論體系走向深入,為我國新媒體與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作者簡介 謝新洲,管理學博士,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新媒體與網路傳播、媒體經營管理、競爭情報與企業競爭戰略。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媒體發展管理理論與政策研究」(7163300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網路內容治理體系及監管模式研究」(18ZDA317)、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互聯網等新媒體對社會輿論影響與利用研究」(07JZD0037)等,為黨和國家關切的相關問題提供參考。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教育部、北京市等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教育部優秀教材獎1項、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目錄 專題一 網路內容生態治理安全與發展:網路內容審核標準體系的價值取向 一、網路內容審核的現狀探討 二、網路內容審核標準存在的問題 三、問題存在的原因:顯隱要素與價值衝突 四、標準體系的建立及其意義 互聯網內容治理評價體系的建構研究——以治理評估為中心的考察 一、治理效果評價的理論基礎 二、互聯網內容治理體系的建立方法與原則 三、互聯網內容治理評價體系的指標建構 四、結語:互聯網內容治理評價體系的應用與發展 演算法推薦的社會風險與治理轉向 一、演算法的定義與多重屬性 二、演算法權力及其導致的社會風險 三、演算法治理的主要路徑與分歧 四、治理新趨勢:重構人的主體性 社交媒體虛假信息的動態成因與治理啟示——基於行動者網路理論視角的分析 一、行動者網路理論:虛假信息研究的新視角 二、社交媒體虛假信息的動態成因:行動者網路分析 三、社交媒體虛假信息的治理啟示:以遏制源頭生產為目標 四、結語 何為「虛假信息」:概念分析與對比辨析 一、虛假信息的存在基礎:從「信息」到「不實信息」 二、虛假信息的概念分析:內涵與外延 三、相近概念的對比辨析:邊界與屬性 四、結語 人工智慧背景下虛假新聞的新傳播與新治理 一、人工智慧背景下虛假新聞的新技術驅動 二、人工智慧背景下虛假新聞的新傳播特點 三、人工智慧背景下虛假新聞的新治理啟示 四、人工智慧背景下虛假新聞治理的國外經驗 五、結語 專題二 互聯網平台與數字治理 網路內容治理中的平台主體行為研究綜述 一、平台的動機和責任 二、平台的具體行為 三、平台「私人治理」存在的問題 四、總結 平台內容治理中的用戶角色:數字時代的內容把關 一、作為被動規制者的用戶 二、作為主動治理者的用戶 三、數字平台時代的內容把關:圍繞可見性的實踐 社會治理技術的「平台展演」:一項對「健康碼」話題短視頻的內容分析研究 一、「健康碼」的短視頻內容分析 二、短視頻中的「健康碼」 三、影響「健康碼」短視頻傳播效果的因素 四、短視頻平台可供與「健康碼」認知建構 互聯網平台參与社會治理的實踐路徑——以騰訊「健康碼」為例 一、文獻綜述:平台化的中國路徑 二、個案研究:騰訊「健康碼」的孵化和運行 三、研究發現:騰訊在「健康碼」方案中的基礎設施價值 四、小結 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價值探析——基於12個頭部互聯網企業鄉村振興項目實踐的數據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評估指標的確定 二、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價值表現 三、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實踐中的困難和問題 四、進一步引導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實踐的建議 演算法嵌入性、平台可供性與用戶感知的關係研究 一、引言 二、嵌入性:演算法對網路內容平台的嵌入 三、可供性:影響演算法可見的平台特徵與用戶感知 四、結論與討論 專題三 用戶參与與數字文化 社會技術因素對短視頻沉迷影響的實證研究——演算法推薦的調節作用 一、文獻綜述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四、研究結果 五、結論與討論 網路內容生產模式與數字技術變遷的關係研究 一、網路內容生產模式的變遷史 二、網路內容生產模式與數字技術的關係 三、網路內容生產模式與數字技術變遷的深層影響因素 被動規制者的行為調適:「封禁」的想象可供性 一、理論基礎:想象可供性 二、研究設計 三、認知資源:抖音官方規則中的「封禁」 四、「封禁」的想象可供性 五、行為調整:平台、人、社會的隱形動態協商 Z世代與80后、70后網路表達特徵的比較研究 一、Z世代所處的網路環境特點 二、Z世代的網路表達特徵 三、Z世代網路表達的主要風險與未來引導 四、結語 我國網路文學發展的困境及對策探析 一、網路文學行業發展現狀及挑戰 二、網路文學行業發展新特點 三、網路文學發展的困境及原因 四、促進我國網路文學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數字藏品的網路欺詐行為與治理邏輯 一、概念界定 二、數字藏品網路欺詐行為的形成原因 三、數字藏品的網路欺詐行為類型 四、針對現有數字藏品欺詐行為的規制與治理 五、結語 基於「三可」國際形象目標的大數據評估模式——以北京冬奧會的傳播效果為例 一、北京冬奧會官方議程塑造「可信」形象 二、國際主流輿論積极參与建構「可敬」形象 三、民間社交輿論場熱度助推「可愛」形象 四、結論 中國網路文明的發展與特色 一、網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二、中國網路文明的特色 三、推動網路文明交流互鑒的原因 四、促進交流互鑒的有效途徑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