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古典到現代-觀念和人物 ISBN:978710023934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王中江 叢書名:王中江著作系列 頁數:3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82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詳細、深入地梳理了中國古代道家、儒家在形而上及社會政治兩個層面的重要哲學觀念在歷史上的演變,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古代政治思想和生活的演變是如何發生的,並與儒學在日本的想現代化進行了比照。中篇集中地考察了新舊交替時期,古代與下現代、西方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的衝突與交融;下篇以人物為主,通過對新舊交替時期嚴復、馮友蘭、熊十力、殷海光、張岱年等哲學家思想的梳理,試圖闡明,對古代思想世界的認識與解讀,與研究者們的觀察視點和範式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聯。目錄 上篇第一章 早期「士」階層,形成、自我意識及原創性 一 流動性「士」階層的誕生 二 「入仕」與「隱居」的二元選擇 三 人格自覺和道義擔當 四 原創性:「立言」和「放論」 第二章 「道」的突破:從老子到金岳霖 一 「道」的初始形態 二 老子之「道」的突破性 三 分向解釋中的「道 四 比較哲學視野中的「道」 結語 第三章 從「德治」到「力治」:先秦政治思想的一個演變 一 對上古「德治」傳統的推測 二 儒家孔孟對「德治」觀念的強化 三 法家「力治」觀念的上升及鼎盛 四 「焚書坑儒」及「德力」統一論 第四章 道家與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和生活的演變 一 從春秋到戰國 二 從漢到唐 三 從宋到清 第五章 荻生徂徠與日本儒學的革新 一 回到古典及其方法 二 「道」的非形上化 三 聖人的智慧化 結語:歷史的位置 中篇 第六章 「世界秩序觀」和「中國意識」 一 「天朝定製」 二 老帝國與新帝國 三 公理與「萬國公法」 第七章 為什麼變和為什麼不變:「變法」的是與非 一 為什麼變:「變法」的合理性 二 為什麼不變:對「變法」的非難 第八章 近代中國「自然」概念身世追尋 引言 一 「自然」作為nature譯名的東土脈絡 二 「自然」一詞在中國近代的身世 三 「自然」一詞身世的明朗和確定 第九章 「全盤西化」與「本位文化」的論辯 一 「西化」與「本位文化」 二 文化選擇與科學方法 三 文化與創造 四 文化與民族意識 下篇 第十章 何以救世,嚴復的苦惱 一 何以救世:啟蒙和教育基礎主義 二 何以救世:入仕為政情結 附 嚴復與儒學 第十一章 梁啟超的啟蒙思想與日本 一 流亡日本與「思想為之一變」 二 「新民說」 三 「自由論」 四 「民族主義」觀念 五 激進變革思想 第十二章 胡適的人生哲學要論 一 個人主義和個性主義 二 人生的科學化和理性化 三 新的人格形象 四 人生的目的及其實現 五 道德和善的相對化 附 胡適意識中的自由與傳統 第十三章 熊十力哲學觀和科學觀的問題意識及其反應方式 一 哲學與科學的分與合 二 分與合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十四章 舊學新知,金岳霖的形上學與中國古典哲學範疇 一 語言:意義與情感 二 從「道」說起 三 變、動 四 幾、數、運、命 五 理、勢 六 性、情、體、用 七 無極、太極 結語 第十五章 認定超越性的實在:馮友蘭與實證主義 一 對哲學意義的不同理解 二 面對形而上學:拒斥與重建 三 超越性的實在與經驗實證的相斥 四 對邏輯分析方法的不同理解和運用 附 「極高明而道中庸」——論馮友蘭的終極關懷 第十六章 殷海光的經驗實證主義 一 科學觀及其知識統一模式 二 傾心邏輯經驗論 三 邏輯澄清 附 超越的痛苦:殷海光的角色 第十七章 張岱年「文化綜合創新論」的特質 一 克服「兩極性」和單向度立場 二 文化「選擇論」及文化轉化實踐 三 作為文化生命的「綜合」和「創新」 四 「文化多元共同體」及「一貫之道」 附錄 理學與心學的緊張與整合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