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傳 托馬斯.卡萊爾 97873082546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席勒傳
ISBN:9787308254618
出版社:浙江大學
著編譯者:托馬斯.卡萊爾
頁數:42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69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德語界的”莎士比亞”、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德語文學大師。由英國文學大師托馬斯 卡萊爾寫作。歌德推薦本書給德國青年,親自作近萬字序言,完整收錄。影響一代人對席勒理解的經典傳記,一經推出多次再版。卡萊爾既帶領我們從一個19世紀的讀者的視角,親身體驗席勒的作品,又追敘了席勒的一生並塑造了席勒的浪漫主義詩人形象。

內容簡介
卡萊爾的《席勒傳》聚焦席勒的美學成就。在追敘席勒一生的同時,卡萊爾評議了席勒戲劇中鮮活多彩的眾生——從強盜、謀叛者、中產階級市民,到專制君主、將軍、聖女,以及山民兼革命者。他以文學家的敏銳和細膩,揭示了這些虛構人物的實質:
莫爾——浮誇鋪張和真正能量的怪異混合體
斐耶斯科——個人自由意志的代表,作為祭品被奉獻給了社會傳統
腓力二世——擁有無限外在權力,存在圖景卻孤獨淒涼
聖女貞德——在樸素的靈魂裡,上演輝煌與恐怖
在鑒賞席勒如何塑造他的戲劇人物的同時,本書自身也參與了席勒形象的生成與塑造,可被視為德國浪漫主義文學接受史的重要材料。卡萊爾以稍晚于席勒的19世紀英國文人的視角,帶我們親身領略了席勒以其天分撼動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後留下的餘波。

作者簡介
托馬斯 卡萊爾(Thomas Carlyle,1795-1881),19世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和評論家、文壇怪傑。他博覽群書,文筆優美,一生著作頗豐。本書是其代表作,論述了1774—1795年法國大革命發生前後二十餘年的動盪歷史。在眾多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著作中,本書以亦史亦文的敘述、用典比喻的結合、綿密精巧的論證著稱,出版後暢銷一時,奠定了卡萊爾浪漫主義史學家的地位,多年來已被翻譯成各國文字,一直暢銷不衰。

目錄

第一部分 席勒的青少年時代 1759—1784
第二部分 從席勒在曼海姆立足到定居耶拿 1783—1790
第三部分 從定居耶拿到英年早逝 1790—1805
第四部分 席勒的父母、童年和青春(1872版新增內容)
附錄一
1 達尼爾 舒巴特
2 席勒書信摘錄
3 與歌德的友誼
4 古斯塔夫 阿道夫之死
附錄二
歌德為本書德文版作的序言
譯名表

精彩書摘
在上世紀末的作家中,沒有誰比弗裡德裡希 席勒更值得我們關注。傑出的智識、雅致的品位與高尚的情操等偉大品質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崇高印記,他因此實至名歸地享有盛名。席勒的聲譽,考慮到他是在何種境遇中獲得它的,更加激發了我們的興趣。席勒要去對抗的困難險阻是異乎尋常的,他的成就亦是異乎尋常的。他的生命,大部分時候被焦慮與疾病摧殘扭曲,在中年走到了盡頭,而且他以一種當時尚未定型,或者尚未躋身歐洲高雅語言行列的語言進行創作。然而,他的作品在深度、廣度、多樣性以及內在的卓越品質等方面,都令世人矚目。雖然收集或解讀大眾的聲音是困難的,但席勒似乎已經不僅被德國,而且被整個世界賦予了經典作家的名號。他被納入那些被選中的世界大師的行列。這些世界大師,他們的作品並不屬?任何時代或民族。他們在擔當同時代人的良師益友之後,被奉為整個人類大家庭的精神導師,並在千百年間,免於遭受很快被世人遺忘的平凡命運,而對於絕大部分作家,乃至絕大部分人來說,這樣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這便是席勒不平凡的命運。他的生平與品格值得我們去深究,原因不止一個。一種自然而無害的感情,吸引我們走近這樣一位研究對象。我們迫切想瞭解如此偉大的一個人如何走完一生,想瞭解他的生活與變遷以及他擁有的獨特個性。如果對此探討得當,我們可能會從中受益並獲得樂趣。以下這些都將會是十分有趣的體驗:探究是何天賦以及如何運用此天賦,使席勒取得我們現在看到的顯赫成就;追隨他的腳步,瞭解他的思想智慧、道德成長的各個階段;通過他的生平和作品,勾勒出一幅他本人的圖景。值得探究的是,他可以把高尚行為描寫得如此美妙,那麼他本人是否可以做到如此高尚呢?他的思維邏輯能力在哲學和藝術中揮灑到極致,那麼在他日常生活的危急時刻,這種思維邏輯能力會如何發揮作用呢?他的慷慨激昂在詩歌中令我們感到愉悅,那麼這種慷慨激昂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又會呈現出怎樣的一面呢?如果我們能洞悉這一切,能夠將自己置身於他所處的內外環境中,能夠見其所見、感其所感,我們便會豁然開朗,於願足矣。
然而,若說此項任務的各種好處足夠明顯,那麼其困難也顯而易見。哪怕是最質樸的人,我們都不應奢求可以全方位地理解他;因此對於席勒這樣的人物,即使只是聲稱大概瞭解他,也是虛榮心作祟的吹噓之詞。像他這樣的人,就連素日相伴之人都要誤解他,遠在他方的評論家對他的誤解只會更深,因為他們只能從稀少的記錄以及關於典型事件的漫不經心的報道中搜集他的零星信息。但即便是這些零散的信息,傳記作家也往往會因過於懶惰或不夠審慎而不屑收集。一個作家平靜祥和的生活可以提供的信息本就不多,關於席勒的個人生平,已公開的細節 微乎其微。像其他作家的作品一樣,他的作品僅能提供一個他思想的黯淡而可疑的副本。即便是這個副本,要適度準確地破譯它,也並非易事。籠罩著一層霧靄的外國語言、異國風土人情,連同陌生的思維方式,混淆遮蔽了視線,常常放大瑣碎,弱化粗魯,有時隱藏或扭曲美。無論如何,要把握席勒思想的各個維度,是一項艱辛的事業,重重障礙更是平添了難度。
因此,我們在此不會佯裝勉力為之,我們不會提供他個性的完整畫面,不會給出關於他個人作品的蓋棺論定。如果通觀他的人生能夠使我們滿足簡單的好奇心,瞭解一位與我們有著師生——精神喜悅的給予者與接受者——般情誼的人的人生運勢和主要個性;如果在他玄思妙想的世界中徘徊逡巡,我們可以再度領略奇幻仙境的壯麗芬芳之美,暢快淋漓地抒發我們的情感,而不以做出任何評判為目的,那麼我們將別無他求。
1759年11月10日,約翰 克裡斯多夫 弗裡德裡希 席勒出生于馬爾巴赫,一個符騰堡內位於涅卡河畔的小鎮。他只比我們蘇格蘭的著名詩人羅伯特 彭斯晚生幾個月。席勒早年的人文情懷,是天性使然,但受到來自父母的外在環境羈絆。雖然席勒的父母擺脫了貧困的壓力,但仍身不由己,生活並不穩定,他們頻繁變更住所,改變計劃。
P3-5

前言/序言
之所以要再版這本某種 程度上無關緊要的書,是因 為某些團體正準備盜取版權 來替我”再版”。明智的主人 對待染病的馬匹,在仔細觀 察確認它們無藥可救後,會 一槍射穿它們的頭部。有的 時候,人們可能希望以類似 方式處理有問題的書籍。但 就書籍而言,出於盜版的緣 故,這樣一了百了的解決方 式是行不通的。因為行不通,所以我們還得小心提防不 潔紙張和印刷錯誤。一本可 憐的書,還得在這個世界上 行走,還得穿著乾淨的衣服,清清白白度過它短暫而不 幸的時日,不能有任何它先 天就有的瑕疵以外的污點。這本書問世以來,新出 現了各種各樣的席勒傳記, 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我們的 觀念、信息,我們與席勒的 生活以及相關的其他事物的 關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我根本 無法深入研究這些新進展。一兩個明顯的錯誤,是容易 改正的,我讀的時候就隨手 指出來了,但是藏在更深層 次的錯誤超出了我的掌控範 圍。破舊立新,撕毀舊材料 然後將它們改頭換面,這些 是我絕對不會去嘗試的可怕 的任務。寫過的話就是寫過 了,不時發表評論的讀者在 必要的時候應對自己說,” 這畢竟是二十年前的舊作” 。若是想瞭解席勒生平更多 的信息,讀者可以參閱:馮 沃爾措根夫人的《席勒傳 》,歌德曾稱之為”復活的 席勒”(Schiller Redivivus) ;或者《席勒與歌德通信集 》;或者愛德華 布爾沃爵 士寫的一篇《席勒生平簡介 》,附在他翻譯的席勒作品 前——這是一篇充滿活力、 妙趣橫生的文章,是對所有 席勒傳記的總結,也是對英 國讀者來說最方便的通俗性 入門讀本。目前這本小書是 非常不完美的,但它也假裝 是非常無害的。它可以天真 地指導那些所知遜於本書的 人!它是針對那些天真無邪 的人,按照他們的願望和品 位寫成的,並希望以後能跟 他們一起,走向能獲得更多 成果的領域,希望它能帶著 所有美好的願望得到衷心的 讚揚。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