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十五講 趙敏俐 黃怒波 97873013465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50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詩經》十五講
ISBN:9787301346570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趙敏俐 黃怒波
叢書名:丹曾人文通識叢書
頁數:3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73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建立一個新的《詩經》解讀模式:把握《詩經》的藝術本質,將其納入周代社會的歷史文化中去研讀和認識。作者首先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隧道,走近光輝燦爛的周代社會和文化,感受《詩經》得以產生的深厚歷史土壤和根基;然後結合周代的歷史文化,按照題材對《詩經》中的作品進行細膩而獨到的講解,進而深入解讀《詩經》獨特而完美的藝術風貌。 基於這種深切而厚實的解讀,本書展示了一個生動豐富的《詩經》世界,使讀者能真切體驗《詩經》歷久彌新的文化魅力與藝術光輝,感受《詩經》時代人們的豐沛情感和爛漫生活,以及中華民族優雅的性格和高超的藝術才具。

作者簡介

趙敏俐,1954年生,內蒙古赤峰人,首都師範大學燕京人文講習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一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和中國古代詩歌的教學與研究。主要學術著作有《兩漢詩歌研究》《漢代詩歌史論》《文學傳統與中國文化》《周漢詩歌綜論》《漢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合著)、《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合著),《中國詩歌通史》(主編)、等。發表《魏晉文學自覺說反思》《論七言詩的起源及其在漢代的發展》《20世紀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等學術論文150餘篇。

目錄

引言:我們如何走進《詩經》
第一講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詩經》產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 周的興起與殷帝國的衰落
第二節 周代社會的經濟結構與政治制度
第三節 周人的哲學、政治思想與實踐理性
第四節 禮樂文化的形成及其要義
第二講 「鶴鳴九皋,聲聞于天」——《詩經》的作年、作者與編輯
第一節 《詩經》的創作年代
第二節 《詩經》的作者
第三節 《詩經》編輯的目的
第四節 《詩經》編輯的過程
第三講 「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經》「風」「雅」「頌」辨體
第一節 「風」「雅」「頌」釋名
第二節 十五《國風》之別
第三節 二《雅》的差異何在
第四節 三《頌》之體的不同
第四講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民族的崛起與頌祖樂歌
第一節 對英雄祖先的追懷與歌頌
第二節 對文王之德的崇敬與讚美
第三節 文化記憶中的經典建構
第五講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老農業文明的生活再現
第一節 浪漫而深情的農業祭歌
第二節 樸素而沉重的生活陳述
第六講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禮樂文化與燕饗樂歌
第一節 鼓瑟吹笙中的君臣和樂
第二節 籩豆有踐中的血緣親情
第三節 以「和」為美的詩樂典範
第七講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戰爭與徭役的複雜感懷
第一節 充滿勝利豪情的戰爭詩
第二節 表達痛苦情感的厭戰詩
第三節 抒寫勞苦怨尤的徭役詩
第八講 「先民有言,詢於芻蕘」——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
第一節 崇尚顯允令德的人物頌美
第二節 深具憂世之懷的諷喻規諫
第三節 抒寫憂生之嗟的怨刺批判
第九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古老風俗中的男女婚戀
第一節 古樸純真的愛情詩
第二節 幸福美滿的婚嫁詩
第三節 哀怨憂傷的棄婦詩
第十講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社會生活的世俗百態
第一節 多彩民俗的生動描述
第二節 不良現象的諷刺批判
第三節 複雜情感的深沉抒懷
第十一講 「周原朊朊,堇荼如飴」——《詩經》的文化精神
第一節 植根於農業文明的鄉土意蘊
第二節 濃厚的倫理情味和宗國之懷
第三節 以人為本的抒情指向
第四節 直面現實的生活態度
第十二講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周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創造
第一節 以「君子」為典範的抒情主體
第二節 以賦、比、興為用的藝術表達
第三節 以周文化為底版的物象擇取
第十三講 「哩哩厥聲,肅雍和鳴」——《詩經》的樂歌特徵
第一節 《詩經》曲調的組合方式
第二節 與演唱相關聯的章法結構
第三節 形式多樣的演唱方法
第四節 以套語為特色的傳唱技巧
第十四講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詩經》的語言藝術
第一節 符合節奏韻律的詩體典範
第二節 獨具早期詩體特徵的語詞藝術
第三節 根源於形聲表意字的詩性表達
第十五講 「溫柔在誦,最附深衷」——《詩經》的文學史地位和影響
第一節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開創意義
第二節 《詩經》對中國後世文學的影響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