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邠州石室錄》補遺 ISBN:9787501081363 出版社:文物 著編譯者:陳磊 頁數:2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68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因葉昌熾聽取繆荃孫不收明刻的建議,《邠州石室錄》中只有唐、宋、金、元題刻。《<邠州石室錄>補遺》在全面調查統計基礎上,增補各類材料150通左右,分題刻、碑石、匾額及其他四卷。其中,題刻部分包括唐6通、宋5通、金2通、元6通、明55通、清3通、新中國成立前4通以及殘題20餘通:碑石部分包括明7石、清10石、新中國成立之後11石;匾額部分包括清10方、民國4方;其他包括墨蹟5處,鐘銘1則。 《<邠州石室錄>補遺》的具體內容,不同類別、不同時期又多有不同。 唐人題刻中兩通關涉大佛寺的建造歷史,兩通為具體的造像題記。宋人、金人題刻皆為遊記。元人題刻包括遊記和裝像記兩類。明人題刻數量龐大,內容也較為豐富,主要有四類:駐守、巡按、兵備有關的過往官員題記,地方官紳如知州、同知、州判、學正、訓導等,本地及外地來禮佛的信士,外來遊歷過往之人。清人題刻較少。 明人碑石主要是明代過往官員的遊歷題刻。清人碑石的內容有遊覽和維修兩類,以維修類居多。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碑石主要出於保護、宣傳目的。 匾額的時間相對較晚,皆為康熙四十二年(1703)修建明鏡台之後。這些匾額一是讚揚大佛之于佛教修行的功用,二是讚歎大佛的雄偉壯麗。 其他,墨蹟部分中古代的部分,是維修大佛時工匠拿毛筆的直接記錄。鐘銘亦如明代題刻中過往官員巡按的信息記載。 作者簡介 目錄 前言/序言 |